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1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如东记忆·人物
2020年11月06日

指 瑕 与 匡 正 (上)

——以粟裕与楚青结婚地为中心

吴剑坤

阅读量:5632    本文字数:6296

“常胜将军”粟裕与楚青二人于1942年12月26日在如东县丰利镇东北的石家庄喜结良缘,当时秘而不宣。近年来,不少文章对于他们二人的结婚地、结婚消息公开的时间和地点、结婚时楚青的年龄等众说纷纭。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厘清。

 

粟裕大将和楚青

 

抗战时期,“常胜将军”粟裕曾率领新四军一师战斗在苏中大地,指挥了双灰山大捷、五保丰利等重要战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粟裕大将是如东人所敬重的英雄。

粟裕(1907-1984)与楚青(1923-2016)在1939年春初识于皖南云岭,1941年冬成婚于如东丰利。其婚恋往事,过去少为人知。从20世纪80年代粟裕逝世后,始有人写关于粟裕大将与楚青爱情故事的文章;到纪念粟裕诞辰100周年的2007年前后,关于粟裕和楚青的书籍、报刊杂志的文章频现,其中不少提到粟裕和楚青婚恋。

然而,多年来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中,对于粟裕与楚青的结婚地以及宣布结婚的地点和时间等,众说纷纭,亦有鱼目混珠。为此,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将其厘清,以表示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粟裕与楚青同志的敬重。

 

关于结婚地点

 

就笔者所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在苏北濒海的丰利镇石家庄”。

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编审委员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编撰委员会编《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4卷)》(解放军出版社 2007)载:“1941年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在苏北濒海的丰利镇石家庄结婚。”据笔者所知,明确提出粟裕与楚青结婚之地为如东县“丰利镇石家庄”,以该书为最早。

又如,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 精选本7 军事卷 下》(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载有 :“1941年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在苏北濒海的丰利镇石家庄结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 第3卷》(民族出版社 2012),也有完全相同的记述。

说法二:“在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的小村里”。

如,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粟裕画传  6  终生伴侣》(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写有:“1941年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在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的小村里结成终生伴侣。”

又如,在贺晓明所编《前辈的身影》(中西书局,2011)一书里,“粟裕”一文写道:“1941年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终于在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的小村里结成伴侣,并一起携手走过了40余年的风风雨雨。”该文文末注明作者为“楚青:粟裕之妻”。

说法三:“在苏北一个叫石家庄的小村子里”。

如,周继强、王太岳主编《丹凤朝阳  共和国将帅和他们的夫人  第4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写道:“经过近三年的‘持久战’,他们在苏北一个叫石家庄的小村子里结婚了。”

说法四:“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如,辛午在2008年第8期《党支部工作指导》上发表的题为“粟裕大将的苦恋”一文里写道:“经过近三年的‘持久战’,他们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子里结婚了。”

说法五:“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和“在新四军一师的司令部”。

如,发表于2000年第7期《党史天地》上的宁沅的“红色浪漫曲”一文说:“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他们终于结成了幸福的伴侣。”

再如,2003年1月《湖南档案》所载李树远的“粟裕赢得了楚青的爱情”一文说:“这年12月26日,经组织批准,34岁的粟裕与22岁的楚青在新四军一师的司令部,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说法六:“在如东县石庄一师的司令部”。

如,2007年第三期《党史纵览》所载署名“朱晖(解放军)”的“常胜将军决胜‘情’——粟裕大将的爱情乐章”一文说:“1941年12月26日,34岁的粟裕与22岁的楚青在如东县石庄一师的司令部里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

说法七:“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的如东县石庄”。

如,2006年,《中华儿女》杂志的记者余玮在粟裕秘书刘祥顺陪同下采访楚青后写下:《楚青:我和粟裕不得不说的‘情’结》一文,先后发表在2006年7月份的《湘潮》和2007年8月的《党史纵横》上,文章写道:“1941年12月26日,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的如东县石庄,楚青与粟裕结为终身伴侣。当时楚青18岁、粟裕34岁。”

说法八:“在黄海之滨的如东县石庄”。

如,熊铮彦在所著《粟裕故事》(解放军出版社 2014) 一书中写为:“1941年12月26日,粟裕和詹永珠在黄海之滨的如东县石庄喜结良缘。”

说法九:“在黄海之滨一个叫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的小村庄里”。

如,在余玮、陈晰所著《传奇粟裕》(团结出版社,2016)一书“第六章 ‘常胜将军 ’的苦恋”里,作者写道:

“1941年的冬天,在接连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之后,粟裕决定抽出时间,完成个人的终身大事。

 

 

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在黄海之滨一个叫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的小村庄里结婚了。他们从相识、相恋到最后结合,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

奇怪的是,余玮在前述《楚青:我和粟裕不得不说的‘情’结》一文中又说“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的如东县石庄”。

说法十:“在江苏省的东台石庄”。

如,粟裕秘书鞠开在《在跟随粟裕的日子里》(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一书里写道:粟裕与楚青于“1941年12月在江苏省的东台石庄结了婚。”

上述各说法究竟孰是孰非?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对当年新四军一师师部驻地如东县丰利镇的石家庄的有关情况先进行一些了解。

 

1982年《如东地名录》附图

 

第一, 解放前后,如东县地名为石家庄有十多个,其中丰利东北近10里、东南20多里(凌河东南10里左右)、东边靠苴镇各有一个石家庄,以丰利东北的一个最靠近。《江苏省如东县地名录》(如东县地名委员会编,1982.12)上载有十三个“石家庄”,丰利东北的石家庄是其中之一。在《江苏省如东县地名录》上,没有叫“石庄”的地方。在如东的地名文化里,因姓氏而得名的地名,通常要在姓后加一个“家”字,如曹家埠子、石家庄、张家棚儿等等。建国后,特别是合作化以后,由于乡镇级的地名开始频频出现在书面文字上,可能为了书写简便,因姓氏而得名的乡镇级地名,如袁家庄、石家甸、汤家园、童家甸、丁家店等,去掉中间的一个“家”字,分别简写为石甸、汤园、童甸、丁店等,尽管如此,人们在口头上称这些地名时,仍然保留“家”字;而村一级的地名较少出现在公文里,人们姓氏后带“家”字的村级地名,很少将“家”字省略掉。如东县的十三个名为“石家庄”的村子名,至今仍然保留“家”字。唯有凌河公社的十大队,因为大队部驻地在凌河的名石家庄的村子里,而称为石庄大队,尽管如此,该石家庄也没有改名为“石庄”。当然,丰利的石家庄也同样没有改名为“石庄”。一句话,在如东县,没有叫“石庄”的地名。

第二,1941年底,新四军一师师部曾驻在如东县丰利镇石家庄。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的《粟裕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载有:粟裕“11月  率第一师师部转移到丰利地区,指挥反‘扫荡’作战,利用战斗间隙组织部队休整,同时指导根据地建设工作。……。”

秦叔瑾的《战地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里有一师师部在1941年年底曾驻在如东县丰利镇石家庄记载。

粟裕非常重视地图的利用,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参谋人员实地勘测,有时还派出人员外出勘测,补地图上的不足,以备不时之需。绘图人员常随师部一起行动。时任绘图参谋的秦叔瑾在《战地日记》中记有:

“10月17日  师部移到丰利附近,来信要我回师部工作,当即回到丰利以东之李家庄师部。”

“10月23日  移到丰利以北之石家庄,我集中精力标二十万之一图。敌人‘扫荡’已结束,机关又较安定。”

“12月27日  ……到耿家庄(丰利西北20多里),闻敌人占领了丰利镇,我军曾在丰利地区与敌激战六七天之久。”

“12月28日  到缪家庄,遇二团,他们刚从丰利战斗下来。……下午到扁担庄(丰利西北10多里)……。”

“12月31日,过新历年。”

从秦叔瑾的《战地日记》里,我们可以知道,1941年底,一师师部驻在丰利镇东的李家庄和东北的石家庄。因为师部曾从李家庄北迁至不远的石家庄,故《战地日记》将丰利东北的石家庄记为“丰利以北之石家庄”。11月,秦叔瑾到东台三仓、大丰等地勘测,12月中旬奉命返回丰利师部。12月26日那天,秦叔瑾因为在返回丰利途中,故《战地日记》中未能对粟裕和楚青结婚一事有所记载。

还有,新四军老战士于玲的回忆录。1941年12月31日,乔信明、于玲夫妻在丰利石家庄曾当面向粟裕和楚青祝贺新婚。乔信明,少将,曾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其长女乔阿光,襁褓中随父母亲到过丰利,留学苏联回国后任航天部高级工程师;长子乔晓阳,曾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次子乔泰阳,空军少将军衔,曾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玲(1917——2010),江阴人,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6月入党,1940年5月任祝塘常备队大队长,1941年1月和乔信明结婚,2月被任命“江抗”祝文区区长,有“江南第一女区长”之称。后因为怀孕,被安排到华中党校学习。而乔信明在栟茶参加苏中军区成立大会以后,粟裕、刘炎、钟期光找他谈话,安排他到华中党校学习,边学习、边休养。

于玲在发表于2014年03期《档案春秋》上的“粟裕和信明的烽火情谊”一文回忆了与乔信明带着两个月的女儿乔阿光到新四军一师司令部驻地丰利石家庄的经过:“1941年12月31日,苏中著名的丰利战斗以后,日军组织了一次长时间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目标对准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师师部。……机关轻装简从,仅留一个警卫营与敌人周旋。当时,信明和我结束了华中党校第一期学习,带着刚才出生两个月的孩子、警卫员和一匹白马,来到这里,等待分配工作。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孩子和马匹,吃完年饭,敌伪‘扫荡’就开始了。

后来才知道,这顿年夜饭其实是粟裕师长和楚青的婚宴,他们是在12月26日结婚的。

师部立即要转移……。第一晚,从师部所在地如东转移到东台七灶附近……。粉碎敌人的‘扫荡’后,信明被分配到苏中二分区工作,任副司令员。”

粟向阳在所著《纵横江海  抗日战场上的粟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一书中同样写到乔信明、于玲二人到石家庄报到,并当面向粟裕和楚青祝贺新婚的经过(详见下文)。

粟向阳,湖南会同人,粟裕同乡,系《粟裕研究资讯》《粟裕学研究》特约编委。其著作所述乔信明夫妻在丰利石家庄祝贺粟裕、楚青结婚一事应属可信。乔信明、于玲二人是当事人,所记更为可信。

第三,新四军一师司令部为什么会驻在丰利石家庄。

一是,丰利石家庄地理位置优越。

石家庄在丰利镇东北十多里,与李家庄、徐家老庄、徐家新庄毗邻。该石家庄古代属于丰利场,现在属于丰利镇环堤村,此前曾属石屏乡(公社)十一大队,即九龙口大队,大队部就驻在石家庄。

当年,石家庄东北的十二总埠子是环港渔、货船码头的装卸口岸,是海防团活动的重要入海处;石家庄东南为陶勇三旅的常驻地苴镇的刘家园,石家庄西北为小洋口。师部驻在石家庄一带,与丰利镇区若即若离,可进可退,遇有紧急情况,既可沿海边经小洋口、老坝港北上到东台三仓,也可沿海边经长沙、兵房南下到南通县的北兴桥一带,还可以从环港乘船下海,脱离险境。

一师政委刘炎在栟茶参加苏中军区成立大会后,因身患重病,曾借住在丰利镇开明人士赵养颐家养病。10月,形势比较紧张,粟裕通过陶勇和开明人士高亚东商量,将刘炎安排在高家养病。高亚东家在石家庄北,离环港不远。11月,一师师部为轻装简从,通过高亚东的关系,将司政机关的部分人员和文书档案在环港送上了叫“咸菜瓢儿”的渔船,并且把政委刘炎也送上该船。

早在1939年,江北特委到马塘后,民运工作队就在丰利、苴镇沿海一带发动群众,成立盐民自卫队,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所以从地理位置上看,作为军事家的粟裕将一师指挥机关一度驻在丰利石家庄一带是有其深谋远虑的选择。

二是,师部人员的住房在石家庄比较容易解决。

历史上丰利的石姓出现不少名人,如清嘉庆《两淮盐法志》“卷四十五  人物三  政绩”载有:“石为崧,字五中,丰利场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知灵邱县……后以政最,擢户部主事晋员外郎,归以文学教其乡。”

石家庄的石氏家族有一些大户人家,住房比较多。

赵景桓先生(女,时为南通女师教务员,离休前曾任南通师专副校长、顾问)在《南通女师侨居丰利始末》一文中说:“1941年……初夏的一天,苏中军区司令部移驻丰利镇。粟裕司令和刘炎政委住在我家。在闲谈中,他们了解到侨校女师中断学习的情况。粟司令对此事非常重视,他说:‘我也是师范生,懂得办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师范教育是教育之母。你们把几百名女生从魔掌中夺回来,坚持敌后办学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支持女师复课!’

第二天,粟司令召集苏中行署的有关首长刘季平、夏征农、宋日昌等同志和叶飞、陶勇等旅长一起商谈女师复课事宜。当时决定学校迁往丰利北乡石姓地主庄园里上课。……在粟裕司令员的关怀下,经过有关同志的共同努力,于这年7月初,校长罗玉衡、教师及学生们陆续来丰利上课。

8月13日,日伪军又兵分数路‘扫荡’如东地区。……从此侨校女师被迫停办 ”(如东县政协文史委,如东文史资料  第2辑,1987)

《南通史话》所载刘勤在“坝头镇抗日青年读书会与反‘清乡’斗争中学校反伪化教育”一文写道:“1941年新四军东进后,我正在南通女师学习(校址在丰利镇石家庄,今如东县丰利镇)。”(南通县政协文史委,南通县编史修志办,《南通史话》第7辑  1985年 )

可见,丰利镇石家庄由于住房较多,南通女师可以在此办学。因此,在石家庄,师部人员住房比较容易解决。

综上所述,1941年12月26日,新四军一师师部确实驻在如东县丰利镇石家庄,这里就是粟裕和楚青结婚之地。

回过头来,看看前面十种不同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说:

“在苏北濒海的丰利镇石家庄”(说法一),是准确的。

“在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的小村里”(说法二),虽然没有错,但是比较宽泛,因为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的小村比较多,如东县就有凌河的石家庄、苴镇的石家庄,都在黄海之滨。

“在苏北一个叫石家庄的小村子里”(说法三),虽然没有错,但是也比较宽泛。

“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子里”(说法四),虽然也没有错,但是比说法二、三更为宽泛。

 

粟裕和楚青及长子粟戎生

 

“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或者“在新四军一师的司令部”(说法五),也没有错,但是仍然很宽泛,新四军一师司令部驻地很多,仅如东县就有丰利镇及其李家庄、石家庄,栟茶的楼园、新店的汤家园等。

“在如东县石庄一师的司令部”(说法六)“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的如东县石庄”(说法七)“在黄海之滨的如东县石庄”(说法八),都不正确,因为如东县没有石庄这个地名,很可能是作者或编者将“石家庄”想像、简化为“石庄”所致。“说法七”的作者在《党史天地》上发表的一文之末特别注明:“本稿已经粟裕同志原秘书刘祥顺及楚青同志先后认真审改而定稿”。然而,前述楚青本人署名的文章里,讲的是“石家庄”,而不是“石庄”。看来不是被采访者楚青记错或说错,而是作者记错,或者笔误。

令人遗憾的是,在《粟裕年谱》中载有:“12月26日,与楚青在丰利东北的石家庄(今如东县石庄)结婚。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出生于扬州一个职员家庭。1938年参加新四军。”说法六、七、八与《粟裕年谱》问世的时间有先有后,不知道彼此是是否有关联。

“在黄海之滨一个叫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的小村庄里”(说法九)的括号中的文字画蛇添足、弄巧成拙,显然错误。石庄镇在如皋市,南依长江,离黄海之滨有数百里之遥,新四军一师司令部根本没有驻于此地。故括号中的文字可改为“属今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

“在江苏省的东台石庄”(说法十),也不对,因为1941年12月下旬,新四军一师司令部没有移驻东台县,而是在1941年12月31日晚饭后急行军,于半夜后才到东台地区的。

客观地说,持上述一些不正确说法的文章,作者花了不少工夫,写的也很生动,对于我们了解粟裕与楚青的红色往事、爱情故事,大有裨益。但是,很可能由于作者或编辑对苏中沿海的地理、地名缺乏了解,或者采访记录时的疏忽,而出现地名上的混淆、错位,也有可能是引用、转录他人文章内容时,未能查核,而形成一些瑕疵,虽然瑕不掩瑜,但是,为了尊重历史,敬重事主,若在以后有机会时重行发表前,相关方面能予以匡正。

2014年,徐复军同志为寻找徐氏家谱,从上海专程来到如东,在县图书馆找过我们,送给我的《粟裕回忆录》一书我已转赠苏中四分区反“清乡”纪念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