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怡 书 苑
2020年12月04日

书 的 价 值

□ 缪小梅

阅读量:633    本文字数:1067

 

周国平写道,我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

看到这段话,想起了今年阅读到的三本书。

一个是严歌苓的小说《无出路咖啡馆》,她在写一个人说出的话之后,紧接着写她内心的真正想法,表里不一的表达展示出人的语言受限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际氛围——之下的复杂心理。

读了严歌苓的这部小说后,我跃跃欲试,我父亲与女同事之间的故事曾经令我们烦忧后来又令我们动容心痛,我以此为原型写下小说《告别》初稿,故事情节基本靠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推动,姐姐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读后说有严歌苓的感觉,这让我欣喜不已。

一本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粗看每个句子每个片段都很简单直白,可是细细琢磨,却都又那么隽永深刻,写的是自然,是动物,是植物,却又无一不是在写人。而这个人,是人类,是你是我,是所有时间里的生命。

刘亮程的散文源自乡村生活,在读他的文章的时候,我总会经常想起我生活过的乡村,想起童年时家乡的河流、田地、草垛……想起现在生活的小区里的那些小雀、流浪狗猫,想起那年冬天清晨在姐姐小区里看见的虽然无风但片片飘落的梧桐叶......自然界里的哪个生命、哪个瞬间不曾包含哲理?

我虽然没有动笔写出这样的散文,但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抒情上的含蓄留白,心中的哲思不一定要直说,懂的读者自然会懂——我们不要俯视阅读者。

第三个是诗人刘年的诗歌,去年诗人来过我们小县城,但错失机缘并没有能亲耳聆听他的讲座。在此之前,就特别欣赏他以儿子命题的那首,“碑上,刻个墓志铭。刻什么呢,我想一想,就刻个痛字吧,这一生,我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当我们这里刮起对他尊崇之风后,又系统阅读了他的许多诗歌。诗歌里贯穿着对生命和死亡的思索和悲悯,其中一句“把父亲还给女儿”扣动我的心弦。

我最不擅长最不喜欢写的就是诗歌,但那句“把父亲还给女儿”,让我忍不住动笔写下《给母亲》,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的屈指可数的对诗歌体裁的尝试。“把新绸衣给你……把旧眼镜给你……把许多好消息给你……把父亲也给你……能不能把你给我,哪怕在梦里”,写这首小诗,我流了半天眼泪,可是又何止是半天的眼泪,是我前半生的所有眼泪啊!

很多时候,我们看书,被它们打动,大概是因为在某一个点上心心相印吧,就像恋爱中的人一样,被对方吸引是因为自己的喜爱。这个角度上看,对我有价值的书未必别人喜欢。然而,能在阅读中不断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又是多么幸运。作为作者,他们遇到我这样心有戚戚的读者,是不是也是一种幸运呢?

由此推想,有一天,我能不能也拥有作为书写者的这样一种幸运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