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如东记忆
2021年04月08日

栟茶镇的两所短期学校

□ 缪 庭

阅读量:2252 本文字数:2986

 

八十多年前栟茶镇曾有过两所出色的学校――弘扬国学的国故专修学社和“抗大”式干部学校苏北行政学院。

1937年8月日寇轰炸南通,每日有飞机呼啸过境,蔡观明离开南通,经如皋回到栟茶。为了启发民智,培养贤达,蔡观明开始筹划创办国故专修学社。募经费数千元,地方贤士又施送价值数千元的田产。招收初中毕业生六十余人,于1939年3月6日正式开学。学社位于栟茶镇南沿河,公园西侧范文正公祠内(今茧站西侧),栟茶图书馆旁,设两级,分普通班和中医班。原定学制三年。

社长蔡观明,曾用名蔡达,号尔文,如东栟茶人。曾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南通中学、扶轮学院、栟茶中学。曾任栟茶行政局局长,解放后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南通市政协委员。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字学》、《经学指津》、《孤桐馆医业》等十余种。

普通班,主要课程有古诗文、新文学、文字学、文学史、写作、历史和地理。蔡观明教古诗文、文字学和写作,引经据典,借古讽今,鞭挞时弊,绘声绘影。于一平(后任泰州中学校长,泰州市政协副主席,胡锦涛总书记的老师)讲授文学史和新文学,经常介绍、赏析自己创作发表的新诗。他那身材高大、声若洪钟、忧国忧民、励志鞭策的授课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吴一鹤(著有《寄庐文草》、《读荀小识》等,后在栟茶中学任教)教历史、地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褒扬国风正气,缅怀民族英雄。缪仲华(曾任栟茶中学校长,《栟茶史料》主要编者)也教古诗文,主要是阅读和韵文,讲课抑扬顿挫,吟诗韵律跌宕。刘守铭(1927年入党,曾在东台母里师范任教)也兼职讲课。初办时,教师月薪仅六元。后逐步提薪,最高时十六元。

蔡观明已有多年教学经历,又有创办扶轮学院的经验,而且博学多才,在国故专修学社采用了较为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修时间和授课时间相等,以达到“吸取学校、书院、私塾之长”的目的。在古诗文方面,每周精讲精读一篇古文,泛读两篇经典古文和两篇韵文。在讲授古文前,先叫学生查阅辞典,弄懂生字、生词、成语和典故,并且分好段落层次。上课时逐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讲解,加深拓宽。讲解后第二课或第三课让学生复述文本,再后第三课或第四课让学生结合其他内容进行演讲,最后默写全文。教材全采用正续(王续)古文辞类纂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参考资料,撰写研究文章。要求学生每周缴一篇读书札记。泛读的诗文也必须默写,务求精熟。学生进步迅速,数月后不少人文笔清通,能写短小的研究文章,能吟诗赋对。

教师们都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正义感,既教书又育人。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思想信念方面由原先的知识青年蜕变为进步青年。1940年10月27日新四军到达栟茶,学生们非常兴奋,参加了许多集会、游行。新四军高层领导肯定了国故专修学社的办学宗旨和工作业绩。有几位学生转而参加新四军的训练组织,吴功文、顾善道等人毕业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41年1月第一期学生通过考试毕业,其中有姚洛、缪荣等人。中医班也有不少学生走上革命道路,赵文虎、缪文娟等人成为悬壶济世的栟茶名医。

国故专修学社办有校刊《国故丛刊》。学生们在图书馆潜心苦读,博览群书,常有历史研究短文发表。有些录用文章则是学生读书札记中的精品,重要文章是教师撰写。蔡观明也有力作在上面发表,第一辑上有《三代诸侯称王考》,第二辑上有《广韵后附辨四声轻清重浊法之研究》,第四辑、第五辑连载《论清儒古音学之失》。

1941年8月,因为邻境战事不断,蔡观明将学社搬迁至栟茶南郊符堑,房屋、设施准备就绪,用具、物品搬运到位。然而,栟茶市民纷纷迁徒,加之其他原因,未能如期开学。蔡观明和新聘教师吴鹤千(原图书馆主任)、邹慎斋在符堑苦等两月,期盼局势缓解,却事与愿违。这期间有几位国故专修学社旧生在符堑补习。蔡观明编辑出版了《国故丛刊》第六辑,这也是最后一辑。1942年5月,蔡观明与栟茶中学的旧同事创办另一学校,地点远离栟茶镇,在南蔡家楼南边的白凹楼。校名为南沙补习学社。至此,国故专修学社延续了三年多,最终停办。

1941年2月,新四军为了在苏中地区培养干部,在栟茶设立了苏北行政学院(第三届政治系)。这是一所完全仿照“抗大”办学模式的干部学校。管文蔚(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后任江苏省副省长)任院长,周平(真名裘正,抗大毕业,领导昌化起义,后任浙西支队司令员)任教育长。教官大多数是新四军的高级干部。学员二百人左右,都是由新四军各部门选送的基层干部。

当时,粟裕带领的一师驻扎在栟茶东乡。几个部门分别驻在几个大户人家,供给部驻在油坊口缪尧家,政治部驻在大河东缪少银家,粟裕本人住缪钥谱家,苏北行政学院驻地在孙家庄。租用花家渡刘家十二亩田,作为操场。开学典礼在操场举行,粟裕站在一个土台子上慷慨激昂发表演讲,会场上布置了抗大八字校风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员们分住在老乡家,雨天的教学活动在龙王爷庙进行。

学院军事化管理,学员穿军装,打绑腿,持步枪,背背包,睡地铺。集体伙食,主粮是大麦粯子,每星期改善伙食一次,能吃上肉或鱼。每人每月发津贴抗币一元,。课程有马列著作、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世界形势、群众工作和军事常识。毛泽东《论诗久战》的战略思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校训深深印记在每个学员心中。同时还训练射击、刺杀、投弹、利用地形攻克碉堡等战场实用技能。旁边有一条干涸的沟和一个大土丘,正是练兵的好场所。学院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学员们听过粟裕、饶漱石、陈丕显、陶勇、钟期光、刘炎、叶飞等人的报告。管文蔚、周平多次给他们讲课。饶漱石(新四军政委,后任华东局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双目炯炯有神,报告中还夹带一些俄语单词。陈丕显(苏中区党委书记,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称为“阿丕同志”。陈毅军长是战士心目中的英雄、伟人,成绩优秀的学员曾受到发给陈毅戎装照片的奖励,照片上印有“陈毅同志”四字。

文艺活动比较丰富,出操、列队、饭前、听报告前都引吭高歌。沈亚威(作曲家,后任南京军区文化部长,前进歌舞团团长)负责组织指导这些活动。其间,学员们学会了一些抗日歌曲,有《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新四军军歌》、《抗敌先锋队》等等。除了唱歌,还排练、演出一些唤起民众,鼓舞斗志的文艺节目在群众中宣传演出。1941年4月,学员们在栟茶徐家祠参加了苏中军区成立大会,并表演节目。

1941年5月学员们毕业,奔赴抗日的各个战场。苏北行政学院延续三个多月,为栟茶镇抗战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笔者珍藏着先父缪荣(菊荣,叹东)的这两所学校的毕业证书。1941年1月,缪荣国故专修学社毕业后参加了新四军,担任泰东县政府文书。2月被选派到苏北行政学院学习。5月由教官朱敬(无锡人)介绍入党,同月毕业,被分派到新四军军部《抗敌报》社任编辑。后因病转到地方,任栟丰区文教支部书记,解放后任中学校长、县中书记等职。国故专修学社毕业证书淡黄色底纹有篆字“国故专修学社”。证书内容毛笔填写,蔡观明签名并盖章。盖“私立国故专修学社之钤记”大印。苏北行政学院毕业证书彩色,上方有学院院徽――红五星加蓝字“行政学院”。底纹有十六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艰苦奋斗,积极工作”。证书内容毛笔填写,给缪荣的评价是“成绩优良,甲等”。盖院长“管文蔚”和教育长“周平”蓝章。盖“苏北行政委员会钤记”大印。在照片和日期两处盖“行政学院”大印。证书左边有骑缝编号和行委会骑缝大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