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城 大 爱
□ 王小丽
凌晨4点40分,闹钟未响,而我却已毫无睡意。今天是小区核酸检测的第二天。如果不能挤在早上做完核酸,势必会经受日晒的洗礼。想想昨晚,邻居描述的三、四百号人排成的长龙,不禁生出一些担忧来。
看看睡得正香的女儿,狠狠心,把她拽了起来。她显然没有睡足,睡眼惺忪,很不情愿。当我说明了厉害关系,她只得无奈地选择了起床。幸好,昨晚已经准备好一切:两张身份证、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一本杂志、手机。为了检测时能够节约时间,我们提前做了一些攻略:身份证怎样拿才能很快扫描到相关信息;电话号码要写在纸上,防止人太多,工作人员听不清……这段时间,朋友圈里常会看到五花八门的核酸检测攻略,什么核酸检测十件套、核酸检测最快的方法、核酸检测切记这个细节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出发了。时间已是5点10分,料想着队伍必定不会短,脚下不禁加快了速度。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楼下,骑上久已不开的电瓶车,飞快地向检测点奔去。时间还早,小城一片宁静,太阳还没有升起。风迎面吹来,竟也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远远地,便看到了检测的帐篷、检测的队伍。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也就几十号人,不免舒了一口气。停好电瓶车,根据喇叭里的要求,排队等待测温。队伍中,有年迈的老人,坐在家人带来的椅子上。随着队伍的向前挪移,时而坐下,时而站起。在来之前,想必老人的子女也是做了不少功课。担心老人身体,才有了这温馨的画面。
“琪琪,你们也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在耳畔。邻居老太也在排队的人群中。她比我们来得还要早。“要扫二码,怎么扫啊,我不会啊。”女儿听到呼唤,走过去,拿起老太的手机,三两下就打开了行程卡和苏康码,对于她来说,这可是小菜一碟。老太不住道谢,女儿一脸害羞,回答着“不客气,不客气。”回到队伍中,继续排队。
“老公,你到哪里啦?快要轮到我了。”一个体态丰满的中年大妈,语气中藏不住的焦虑。原来,她已经做过核酸,这次是为老公来排队的。不一会儿,一个全身黑衣、黑裤,略带啤酒肚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视线中,他一边询问着女人其他亲友的检测情况,一边让妻子回去再睡会。女人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嗯,那我先走了”,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不远处,一个和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姑娘,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她看得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似乎已经忘记这是在核酸检测现场。看到动情处,还会读出声来。这是一个多么惜时如金的姑娘,一丁点儿时间都不愿浪费。身后的母亲,不时提醒姑娘,跟上队伍,不要落下。女儿似乎受到了启发,马上拿出了包里的杂志,读了起来。阅读,让等待也变成了一道风景。
“请大家自觉保持一米距离。”一位穿着蓝色T恤的工作人员大声提醒着。于是,人们迅速调整起来,沿着地上贴好的红色小脚印向后退去,队伍一下子拉长开来,也变得整齐起来。“大家一定要按顺序,如果一个人错了,就要连累很多人重新再做。请大家务必注意。”工作人员重复着,提醒着。嗓音中有一丝沙哑,一丝疲惫。一天当中,他得重复多少次相同的话语,重复多少回相同的动作。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肃然起敬。
终于轮到了我们,递上身份证,白衣天使认真地扫描着。透过厚厚的防护服,我无法看清她的脸。那熟练的操作,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想着昨天他们加班到晚上10点,今天凌晨4点又准时来到了检测现场,除去路途上往返的时间,真正休息的又能有几个小时呢?脑海中浮现出朋友圈中看到的一幕:一位白衣天使在局促的小箱子里,睡着了。那是怎样的疲惫,才会让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倒头就睡。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的速度,他们起早贪黑,与时间赛跑,为检测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检测现场,没有大声喧哗,没有拥挤嘈杂。人们队伍整齐,秩序井然。认识的、不认识的,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工作人员细心核对,一丝不苟;白衣天使忠于职守,连续作战。在新冠病毒依旧蔓延的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这是爱给予我们的力量:家人之爱、朋友之爱、工作人员的爱、医务工作者的爱……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一路有爱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