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9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书香如东
2021年09月24日

浅议哲理成语与大众哲学

□ 潘金环

阅读量:1326    本文字数:4221

 

哲理成语与哲学同源于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并且在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相得益彰,传承发展。

 

一、中华成语是哲学思维的结晶

许多成语都富含哲理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可以进行哲学思考。广义的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出现。狭义的哲学大概起源于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中华成语起源于春秋(华夏)时期。古希腊文化与华夏文化几乎同源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哲学起源甚至早于古希腊。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已显现了古代中国哲学思维的繁荣兴旺和丰富多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成语文化亦走向了繁荣兴旺和丰富多彩。究其源,成语的产生源于哲学思维。成语与哲学是同根同源的文化瑰宝。

春秋时期,许多典故,富含哲理,如:

“一鸣惊人”说的是楚庄王身比大鸟,多年不飞不鸣无所作为,然而,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醒悟,令他放弃享乐,勤理朝政,富国强兵,形成大治。

“退避三舍”说的是晋国退让三舍(每舍为30里),诱敌深入获胜的故事。

“卧薪尝胆”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后忍辱负重,每日自服劳役,亲尝苦胆,卧眠柴草,迷惑了敌人,终于复国灭吴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蕴含着潜藏蓄积,韬光养晦,退而为进,等待事物发展、矛盾转化为有利时机的哲学智慧。这些深含哲理的成语,成为千古不朽的嘉言警语。

而同期的“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邯郸学步”等成语,则是用哲学思维批判讽刺不能适应客观情况变化,死搬硬套的错误言行。

从古代哲学思想与成语文化的同步繁荣,可见中华成语是哲学思维的结晶。用通俗的词语来表达深奥的哲学道理,以生动的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学思想,亦可见大众哲学的显著特点。古代成语也因蕴含哲理,发人清醒,警世骇俗而千古不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引来了国人哲学思维的空前繁荣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的唯物论、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丰富的矛盾论、实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已成国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大众精神思想的空前活跃,带来了中华文化新的繁荣期,也带来了中华成语新的繁荣期。

 

二、中华成语可以成为大众学习哲学的桥梁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在当代世界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中,多么需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武装全国人民的头脑,建立强大的精神支柱。而毛泽东主席早就号召我们:“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大众学哲学用哲学,特别需要获得“解放出来”,化冷为热、化难为易的桥梁。中华成语可以成为大众学习哲学的桥梁。

成语文化可以用通俗的词语来表达深奥的哲学道理,以生动形象的典故,以百姓熟知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普通人了解哲学的真谛,让普通人不再对哲学望而却步。融合成语文化,学哲学就是在学哲学中讲老百姓的话,达到画龙点睛、指点迷津、发人深省的作用,让大众认识事物规律,回应时代的挑战和困惑,从而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许多成语可以激励学哲学的热情。如:“叶公好龙”是对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口惠实不至”现象生动形象的批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锲而不舍”“学海无涯”“笨鸟先飞”“铁杵磨针”“水滴石穿”“学以致用”、“学无止境”等成语都是为学哲学,用哲学加油的源泉。

许多成语可以帮助大众洞察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洞若观火”“深谋远虑”“处惊不变”“得道多助”“风云变幻”“盘根错节”“兵临城下”“危机四伏”“一触即发”“生死存亡”等等,用成语启发的哲学思想看形势,可谓一点就通。

 

 

许多成语让大众通过哲学思维更加看清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本质。如:“霸气凌人”“口蜜腹剑”“掩耳盗铃”“出尔反尔”“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倒行逆施”“触目惊心”“处心积虑”“穷兵黩武”、“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等。还有准成语“政治病毒”等等。一个成语往往助人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许多成语,帮助大众学会策略,鼓舞斗志,增强信念,如:“韬光养晦”“兵不血刃”“知己知彼”“棋高一着”“不卑不亢”“有备无患”“出奇制胜”等等。有些地域性准成语,如,如东县说独子“惯宝儿”都能上前线守土抗敌的成语——“扣郎抗倭”;常州说城弱人强的成语“纸城铁人”,只要扩大宣传面,在反侵略战争中将是“无声胜有声”的精神力量源泉。

许多成语,启迪智慧,帮助大众立身做人。如:“防微杜渐”“好事多磨”“因势利导”“抛砖引玉”“物极必反”“满则招损”“集思广益”等等。许多成语就是哲语,也是生产生活中的智慧。

哲理性成语更具有启迪、警示、教育作用。哲理性成语故事性强,语言文字精炼,文采优美,易学好记。在学哲学中,多学哲理成语,就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成了富有乐趣的快乐的文化活动。

 

 

学习成语与学习哲语的结合是大众学哲学的最佳结合。学中华成语可以成为大众学哲学的桥梁。如东县创新研究会为发挥成语在大众学哲学中的桥梁作用,正在组织编写《如东人喜欢的200个哲理成语》,《如东人喜欢的100个哲学故事》。在组织大众学哲学中,充分发挥成语的文学性、趣味性、生动性、哲理性功用,力求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成为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文化活动,做到事半功倍。

 

三、 在大众哲学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萌生新成语,发展中华成语

新文化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生产大量贴近生产生活的新成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宝库。

今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给《文史哲》的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需要广大哲学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华成语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顺应历史潮流,中华成语也应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哲理成语可以促进大众哲学活动,大众哲学活动也可以萌生出大量贴近生产生活的新成语。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新成语的繁荣应成为成语文化在新时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标志。

如东县创新研究会在组织引导开展大众哲学活动中,善于联系社会实际,大胆地创新“约定”新成语。如:振奋精神的“智女掘港”“勇立潮头”“追根到底”“活力涌流”等,启发创新思想的“追港崛起”“聚力创新”“创新驱动”“敢为人先”“创意无限”等,激励学习修身的“哲学超市”“精神快餐”“学以立身”“寓学于乐”“孝不能等”“娱乐养老”等等。

这些在如东大众哲学活动中“约定”的新成语。虽然不能说都已“俗成”。但是可以说,随着人们在哲学思维的体验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语言“知音”“共识”,将其中一些词语自然而然地俗成。例如,“智女掘港”是如东的一个美丽传说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故事说,南黄海古扶海州(今如东县)渔女明珠为了解救因无港屡遭海难的渔民。立志人工挖个渔港。他在男友东升、众乡亲和海子牛的帮助下。历经磨难风险,运用海潮退潮可以带走泥沙的规律,终于挖掘成功。当地成名掘港。这是如东最早的海港梦。10多年来,在如东大众哲学活动中“愚公可移山,智女能掘港,执着加智慧,天下无难事”已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如东大众哲语的代表作。“智女掘港”编成了五幕民间歌舞剧,全剧(含部分篇目)已在社会公演了71场,观众达4万多人次,且有经久不衰之势。如东传媒中心以其编成的广播节目参赛,获得南通市广播文艺奖戏曲节目二等奖。如东一些学校开展了“”读智女掘港故事征文比赛”活动。江苏省艺术雕刻大师刘成林以“智女掘港”典型形象制作的红木雕刻,其创意获得如东县企业金牛奖设计一等奖,社会评选赞成票数创四届评选最高记录。如东旅游区制作了“智女掘港”旅游纪念品。范扬、王冬龄等14位全国知名书画家为“智女掘港”题书作画。以“智女掘港”为代表的书画展观众达数万人次。淅江大学韦路等5位教授来如东调研城市文化品牌,认为“智女掘港”作为成语应成为如东文化品牌。因“智女掘港”之缘,首届中华新成语学术研讨会在如东召开。《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都做了长篇报道。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学以成人——如东大众哲语选》《江海智慧——如东大众哲语漫画选》等都已将“智女掘港”重点收录。如今,未闻“智女掘港”之人可能会有疑问,许多已闻之人已自然认可其为好成语了。当然,地域性典故成语的“俗成”过程会更长一点,但是在“俗成”中,流传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流传影响也会相对较广。

培养新成语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放手“约定”宽容“俗成”。只要是遣词用字合规,语义正能量,就应打开“约定”之门,扶上“俗成”之路。只有放手“约定”,才能防止埋没“萌芽”,多出新成语。因此对于新“约定”的成语,不要一出现就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轻易否定,不妨放手让其“迎考”“以观后效”,并留给“俗成”的时间余地,放宽“考察期”。新成语的约定俗成规律应是从无到有,传播面由小到大。所以,新成语的“俗成度”认定,考察时期可以适度放长,区域面由小到大,逐步形成共识。这样培养新成语的生态环境,则更有利于创新生成百花齐放满园春的中华成语新天地。

推进中华成语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从以下44个方面夯实工作,提升质态:

1.“首次中华新成语文化学术研讨会”已成为中华成语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了适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形势要求,应加大这一研讨活动的频率和作为力度。对“准成语”(初约定的)评议,要多花功夫研究其文学社会价值,研究如何推广发挥效用。

2.为了创造培育新成语的文化生态环境,支持多出新成语的评论著作及辞书典籍。提倡名家名作多引用新成语,加快新成语的“俗成”,呼唤更多的新成语问世。

3.提升中华成语研究会的级别,提高成语文化研究组织的专业权威,加大其在全国组织引导开展评论和出版著作等活动的影响力。

4.重视引导正确的成语审美观,摒弃庸俗畸形审美观;培育高雅格调、正能量、传承久远的新成语;及时批评“轻率约定”迎合低级趣味的“成语”。如,以乱用错别字、怪音调、奇思怪想、含糊语义为乐趣“约定成语”的行为,防止有害的“约定俗成”日久毒害大众。

 

 

参考资料:

1.2020年第2期《求是》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2021年5月9日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

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4.2018年7月古吴轩出版社《学以成人——如东大众哲语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