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22年06月23日

听将军讲长征故事

阅读量:1573    本文字数:1668

60年代初,我在北京延庆海字151部队政治处负责宣传工作。

这年秋天,部队开展学习、宣传长征精神活动。党委分工我到住在海军大院的六连进行宣讲。

曾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 、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的吴西同志,是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革命。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在战争年代,我们部队王主任,是吴将军所属部队的报务员。

王主任把吴将军住址告诉我,并指示:通过海军总机打电话约请吴将军来宣讲长征精神。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海司汽车队小车排,叫来一辆轿车,到囯家迎宾馆附近,将吴将军接到海军大院。当他走进六连教室时,受到80多名官兵的热烈欢迎。

吴西少将于1934年10月,随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突破湘江封锁线、强度乌江、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恶战。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任红28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敌工科长等职。

吴将军给战士们讲红军故事,不用讲稿,非常生动,不时被热烈掌声打断。吴将军的讲课方式也很特别,他不是坐在讲台上宣讲,而是走到坐在下面的战士中间,面对面如谈心一般,使战士们感到非常亲切。他讲的长征途中的惊险场景和生动战斗故事,给我们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万里长征,穿越15个省区,翻越20多座崇山峻岭,走过30多个险滩、草地,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共遭遇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每走300米就留下一具红军尸体。即使如此,红军仍能平均每天保持25公里行军速度。所以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它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三大远征之首。

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红军付岀巨大英勇牺牲换来的。

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有86000人,到达终点时不到7000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10万大军,到达终点时剩下不过3万人。

1995年,王平将军还讲过这样一个感人故事:长征大部队已越过草地,彭德怀突然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达,让他立即返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天近黄昏,玫瑰色夕阳挂西天,远远看见几百个小红军背靠背站在睡觉,他走过去轻轻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700多名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

长征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草地行军十分艰难。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许多红军战士因此长眠在茫茫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红军战士越来越多,朱德总司令命令部下,把自己骑的骏马杀掉,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战士做口粮,还向身边同志发出“尝百草”号召,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一些无毒、能食用的野草、野菜,渡过饥饿难关。

长征途中,爬雪山时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时嚼一口。有位姓董的才13岁的女战士怕辣,没带辣椒。爬雪山到半山腰时,冻得瑟瑟发抖,又冷又累,实在爬不动了,想坐下歇一会儿。这时,她听到走在前边的队员直喊:“同志们!千万不能坐下,一坐就起不来啦!”小董只好忍着饥饿寒冷,一步一步爬到山顶。她转身回头一看,有些队员滚下雪山100多米,他被雪光折射没站稳也跌了下去,幸亏被下边队员挡住,身体才未受伤,站起身继续向上爬。年青的红军战士们,就是这样坚强地爬过一座又一座雪山,继续向前进。

红军在翻越雪山途中,有位因伤致残的“哑巴排长”,为了给山上的同志们送给养,他身背100多斤粮食,顶风冒雪向山上爬去,可几天不见他归队。战友们焦急地上山寻找,在半山腰发现了“哑巴排长”的尸体,他爬在洁白的雪上,背后还压着沉重的粮袋,右手使劲地向前伸出,手指深深地抠在冰雪中,身体仍保持着向上爬的姿势,就这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手心里还揣着两个没来得吃的山芋。

讲到这里,吴西将军的双眼湿润了,想起无数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喝了口开水,深情地说:“同志们,最后,再讲一个悲壮的红军故事”:红军长征路上,遇到一次最惨烈的战役——湘江血战。红34师为掩护大部队过江,在年仅28岁的师长陈树湘率领下,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湘江边激战四天五夜,最后全军覆没。因陈树湘师长腹部被敌人的手榴弹炸伤而被俘。在押解途中,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大胆地撕开自己肚子上的伤口,掏出肠子将其拽断,英勇就义,为国捐躯。“断肠英雄”的光辉事迹,至今广为流传。

 

(城中街道分会供稿 撰稿人:任乃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