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人物
2022年08月15日

姜扣琳

串珠成链力绘同心圆

——见证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 康海群

阅读量:1587    本文字数:1953

宾城非遗文化传习所是江苏省如东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金名片”,创办人姜扣琳亲历并见证了这一品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2004年,姜扣琳从如东县曹埠镇党委副书记位置上退下来后从事涉老工作,与社会新阶层人士中的自由职业人、非遗传承人、民间手艺人结下不懈之缘。多年来,姜扣琳积极发挥“统战+”机制,探索、培育、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平台,强化思想引领,大大提升了统战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联”起来 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社会调查中,我发现许多老教师、老专家、老匠人、老艺人、老文人、老传承人,不仅身怀绝技,而且心有大爱。千禧年间退休的农科人员吴文学,钟情‘三农’,志于农耕。他精农技、勤思考、善管理,受聘为日本菜丰堂公司高级顾问,创办了南通菜丰堂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蔬菜基地。我支持他,基地迅猛发展,由100多亩发展到3000余亩,产品占据了整个日本市场,近千名农户在他的带领下,每亩蔬菜收入5000元以上,并逐年上升到一万余元,共同致富,甩掉了穷帽子。吴文学获评‘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先进个人’。”姜扣琳告诉笔者,他还协助吴文学创办了农耕文化园和耕读传家校外辅导站,2020年、2021年,“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两度推介他们的经验做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群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一颗颗闪光的明珠,普遍分散游离于传统意义的体制之外,把他们组织起来有效发挥作用,为统战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作为江苏省盆景与园林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姜扣琳参加江苏省文博会盆景展,邂逅红木雕刻艺人高爱华等人,得知她们非常乐意传承红木艺术。回来后,他跟踪调研县城社区的匠人、艺人、文人、能人、传承人,发现他们尽管职业身份不同,但都是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群体。将他们“联”起来,创办非遗文化传习所的想法越发坚定。

2018年春,姜扣琳接任掘港街道(高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不久,“宾城非遗文化传习所”便挂牌成立。

 

“聚”起来 向心力持续彰显

 

2018年春,南通园艺城红木雕刻工作室高爱华接到姜扣琳邀请,激动不已:“家乡终于有人挑头干这件事了!”身为农工民主党员的她收拾行李回到家乡,与丈夫徐宗华共同创办了如东华誉红木家具厂暨非遗文化传承基地。2020年,他们又自费数万元创办了“比翼红木校外辅导站”“学生摩木艺术社团”,与如东中等职业学校、如东县掘港小学、掘港街道童店初中等学校联合开展非遗传承,仅2021年就开展活动60余场。2021年国庆节,他们身为某外企中层的独子徐海东毅然请辞,携妻子回乡跟父母一起创业。几年来,他们一家人参加各类非遗公益传承活动数百场。

2018年底,宾城非遗文化传习所成立了书法、篆刻、哨口风筝、玉雕、京剧等项目20余个,凝聚了50位公益传承人,其中艺术大师、高级工程师、文化名人达三分之一,60岁以下人员占一半。

同年底,宾城非遗文化传习所开办剪纸、盆景、雕刻、书法、绘画“授渔”培训初级班,为辖区内校外辅导站和6所中小学校培训社工和教师,然后由种子学员“一传十,十传百”接力传承。先后在掘港街道童店初中、童店小学、环北小学、环镇小学、华丰小学等校创建学生非遗社团,组织非遗培训,产生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反响。学校“双减”政策实施后,掘港街道教育联络组更是将这项“授渔工程”列入工作重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优秀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起来 公益性显著增强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关键是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作用,让他们‘动’起来,化身统战力量,赋能社会发展。”姜扣琳说。

2019年,在姜扣琳的带领下,宾城非遗文化传习所与掘港街道童店初中共同研讨“修身教育”、研创“修身盆景”。将修身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以“修身盆景”扮靓修身教育,让师生体悟“人树同修、德艺双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还创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展览馆,接受捐赠民俗藏品100件(套),非遗作品17件(套)。

2020年,姜扣琳创立了新时代盆景拟人化教育新理论,并推广运用于成人盆景教学中。2021年,在如东县老年大学开设“修身盆景讲堂”,与如东县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宾城之韵”盆景古盆展览。

2021年春,宾城非遗文化传习所成立了“红色非遗工作坊”,组织创作了100余件非遗红色作品,通过进校园、走社区、下工厂、到军营等形式展示宣讲,让广大青少年及群众在观摩中学党史、革命史,感悟英雄精神、家国情怀。与盐垣社区联合创建的“红色作品藏品陈列室”,成为如东首家“红色驿站”,配备值班、讲解人员,随时为前来观摩学习的青少年及居民讲述作品(藏品)背后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今年,他们又积极推进校、居、村、企联办非遗工作坊6家,完善个人工作室20余个。

“传习所创建以来,组织各种非遗文化公益传习活动200余场,受益3万余人次,发挥了‘团结引导部分人,影响带动一大片’的正向辐射效应。”姜扣琳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