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范堤潮
2022年08月16日

如东的山

□ 陈日铭

阅读量:4023 本文字数:1558

南通有座美丽的狼山,那是名副其实的山。如东有虫宾山、土山、双灰山、碧霞山,山虽多,但都不是真山。那么,这些山由何而来呢?

先说“虫宾山”。如东地处南黄海(历史上范公堤绕掘港镇区东南北三面,长80余里,堤外东距大海仅数里),海滩上盛产文蛤,文蛤堆积如山,故掘港有“虫宾山”之说。“虫宾山”的意思就是“蛼螯”山。“虫宾”在字典中无法查阅,电脑中也难以打出,人们为了方便,就把“虫宾”改为“宾”。古时掘港有八景,亦称宾山八景:碧霞晚眺、范堤归牧、东林诗社、西寺晨钟、盐岭积雪、宾山晓日、管池泛月、南坎春潮。随着沧桑之变,如今除极少数尚有遗迹可觅外,大多已消失无存。当今如东带“宾”名称的有宾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宾山初中、宾山小学、宾山医院,宾山水城,宾东新村,宾东加油站,如东宾山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如东宾山健康养老有限公司、宾山老年公寓、宾山照相馆、宾山超市、宾山文具店等。有人建议,若如东建市起名“宾山市”。

再说“土山”(原名“碧霞山”)。土山古为潮墩,位于掘港镇内,其高10米多。这里曾经是国民党守备部队指挥中心。解放军四打掘港,主要集中于土山。前三次攻打掘港未成,第四次攻打掘港为1948年3月15日下午4点左右,解放军对盘踞在土山上的顽敌发起了总攻,火力非常猛烈。土山上的敌人建起了“核心工事”,加上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小路可通,易守难攻。解放军就架好桥梁,爬着梯子,向敌人冲了过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继续往前冲,士兵们不顾一切,坚决要消灭敌人……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终于攻下了土山,取得了战斗的辉煌胜利。整个战役下来,歼灭守敌千余人,缴获了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步枪、短枪、掷弹筒等大量武器及军用品。战役的胜利,推动加快了整个如东解放的速度。1949年1月28日,如东全境解放,成为南通地区最早解放的县。战后,土山被平,如东县人民政府建于此处。2016年,如东县人民政府搬迁后,此处建为锦绣瑞府小区。

再说“双灰山”。双灰山位于丰利镇东南10公里处。当年确实有个土山,这个土山就叫做双灰山。相传100多年前,这里有一个大草荡,每年春夏,荡里茂密的红草长得有一人多高。某年秋后,一大户人家从草荡里斫来许多红草,堆了两个大草垛,有小楼房那么高。不料,一日,一场大火把草垛全部烧光,变成了两个像小山似的灰堆,于是“双灰山”就成了这里的地名。

1947年12月7日至8日,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新四军在这里布设“口袋阵”,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30多人,伪团长以下300多人,生俘日军分队长,以及伪军197名,同时缴获重机枪6挺、轻机枪25挺、八二迫击炮两门、步枪400余支,此战首创了苏中战场生俘日军的记录。

双灰山村2001年由原陆港村、双灰山村合并而成,南接掘港、马塘两镇,东邻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苴沿公路穿境而过,现有人口3100人。

最后说“碧霞山”。丰利曾经有座土山。明《两淮运司志》中称它为“泰山”。而《海曲拾遗》则称为“碧霞山”。相传北宋富弼以使相判扬州,为训练水兵,在丰利场北郊凿滩以泊战船,所掘之土堆于滩之西南,遂成山。《丰利镇志》载:“土山,位于郑公滩西南侧,占地面积 20亩左右,高有三丈。山顶自东向西建三座寺院,院皆座北朝南成一线。俗称东、中、西三(土)山,东为‘碧霞宫’,中为‘净土庵’,西为‘报国寺’。报国寺后楼设朝海观音像,燃长明灯,日夜不熄……”

土山南麓,自西向东还排列着东岳府、都天府、祖师庙及神农殿。山上山下,七庙相连,释道共修,堪称一大奇观。

丰利土山的东岳庙、真武庙均建于南宋末年间。当年在土山寺庙群中,数建于南宋的这两座庙规模最大。

丰利土山历经岁月的磨洗,凝聚了众多乡贤民众的智慧与心血,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

如东以“土山”命名的村有岔河镇的土山村,现在叫兴河村;丰利镇有一条路叫土山路。

如东的山各有其名和不同经历,虽然它们已不存在,但留下的故事永远流传在民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