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国学
2023年01月25日

说不尽的《论语》(之十九)

——《论语》人论之我、吾、己、身

阅读量:3319    本文字数:4238

□ 陈 震

《论语》在论及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推己及人、及物,即如何处理人与自身关系,如何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有明确的言说。但这些言说跟后来意义上的身心与内外关系有明确区分不一样。比如,后来的《大学》《中庸》《孟子》对人的身心、内外关系有区分,再后来,身心双修之一体说,内外兼备之内外说构成了宋明儒家的基本思想逻辑结构。

然而,《论语》也有自己的内省之说。其内省以“我、吾、己、身”等第一人称代词为标志,表达涉己(向内)与涉人(向外)的基本看法。不过,这种人己划分,并不是给人们一个具体的行为规范,换言之,并没有规范伦理学的色彩。这种指点,更多的是富于一种哲学意味,大致体现在价值性、具身性、自律性等三方面。

一、价值性

价值性涉及对自身价值、外物价值的认识与取舍,涉及对人性价值、货币价值的把握与权衡。对这些价值的认知与言说,《论语》是以实践的眼光、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这种主客体关系的,是立足于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这样,《论语》就以独特的言说方式,实现了客体属性与人的主体尺度的某种统一。

关于道德。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公冶长》5.7)

译文:孔子道:“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簰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7.3)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哩!”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1.7)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关于礼。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八佾》3.9)

译文: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他们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若有足够的文件和贤者,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八佾》3.10)

译文:孔子说:“禘祭的礼,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了。”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3.26)

译文: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不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的时候不悲哀,这种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关于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子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子,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关于为官。

子使漆彫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公冶长》5.6)

译文:孔子叫漆彫开去做官。他答道:“我对这个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欢喜。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雍也》6.9)

译文:季氏叫闵子骞作他采邑费地的县长。闵子骞对来人说道:“好好地替我辞掉吧!若是再来找我的话,那我一定会逃到汶水之北去了。”

关于名利。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7.12)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话,就是做市场的守门卒我也干。如果求它不到,还是我干我的罢。”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9.2)

译文: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学问广博,可惜没有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就对学生们说:“我干什么呢?赶马车呢?做射击手呢?我赶马车好了。”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述而》7.7)

译文:孔子说:“只要是主动地给我一点见面薄礼,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16)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

二、具身性

“具身”可以理解为:在投入到某一活动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以致力于该活动的展开。具身既是我们的身体向周围世界的“外化”,也是周围世界向我们身体的“内化”,最终归于物我一体。在《论语》中,侍坐章无疑是具身性、情境性的杰出代表。而孔子的言说,常常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就实论虚,言近旨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11.26)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着孔子坐着。孔子说道:“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你们平日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若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出去,)那你们怎么办呢?”

子路不加思索地答道:“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局促地处于几个大国的中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加以灾荒。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人人有勇气,而且懂得大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他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答道:“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同。”

孔子道:“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呵!”

曾皙便道:“暮春三月,春天衣服都穿定了,我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道:“我同意曾点的主张呀!”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3.12)

译文: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在那里。孔子又说:“我若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祀,是不请别人代理的。”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3.17)

译文: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道:“赐呀!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

译文: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麽,不值得责备呀。”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2.9)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4.6)

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公冶长》5.12)

译文:子贡道:“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孔子说:“赐,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三、自律性

从自律出发,求取个人的进步提升;以自律为本,追寻自律与他律的和谐共生。在价值引领下,孔子事无巨细自律不辍,循名责实自律甚严。孔子言说之所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正在于他的言行一致,在于他的自律为先,在于他的实践理性(这里的理性是借用来评价孔子的自律性,而非彼时孔子就具有自觉的实践理性)。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5.27)

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9.19)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2)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7.17)

译文: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候去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7.20)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

(本文译文采自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