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福避祸 操之在己
□ 任乃朋
阅读量:1487 本文字数:1638人生在世,不论身在何处,干啥行当,都期盼宏福临门,灾祸远离。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祸福,并非命运注定,而是看自己的所作所为。
既然福祸操之在己,那怎样才能得福避祸呢?
《周易》云:守住自己,就能避祸得福。《周易.系辞传》指出:“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辞多。”
有修养吉利的人,言辞真善而正直,说话少;浮躁的人,喜欢多说话。
庄子曾感叹:“夫言者,风波也!”
自古以来,祸从口出的例子数不胜数,轻则得罪人,重则丢性命。守住自己的嘴,多听少说,方为吉祥之人。
《艾子后语》中,讲了一个故事:
赵国有个叫方士的人,喜欢说大话。他称自己已活几千年了,见过伏羲、神农、女娲、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上古神仙。
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得不轻。医生说,要用千年以上的人血才能治癒。于是,赵王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
方士一听,赶紧澄清:是自己吹牛。但赵王不信,认为他是为保命撒谎,还是把他杀了。
孔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守住自己的嘴,不是不说话,而是会说话。
“讷言”,就是要忍而少言、谨慎慢言、三思而后言,切忌口无遮言、信口开河。
守住嘴的要义,就是不高兴时谨慎说话,心不平时少说话,有牢骚时不说话。
做人,要安分守己。就是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是曾子说的“君子思不出其位。”
《长短经.反经》里,记载了孔子与学生子路的一件事:
有一次,子路去做邵当长官,鲁国卿大夫季氏,限民众在5个月内兴修一条运河,命令子路主管此事。
子路认为公家投入经费不够,为鼓励工人做工,他私掏腰包,把自己薪水贴上,还从家里拿来粮食供大家食用。
孔子听此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给工人吃的饭倒掉,锅也被砸碎。子路很生气,跑去跟老师吵架。对孔子说:“先生天天教我们要做好人好事,推行仁义,现在让子贡来捣乱,你不是在嫉妒我行仁义吗?”
孔子说:“子路,你不要糊涂,当了天子,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爱天下;当了诸候,就要爱自己国家的人民;当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普通人,就只爱自己家人。仁义之举,当然是好事,但超过范围的仁义,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威,对自己、对大家、对长远都是不利的。”孔子这样做,体现了对士路的慈爱,乍一看是做好事,大快人心,但会引多方嫉妒,可能有人会把子路害了不可。所以,在哪个位置,就做哪个位置的事。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守住自己的位置,不逾矩,才不会引发嫉妒、招来祸患。真正的强者,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泰山崩裂而色不变。
北宋道家隐士陈希夷云“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知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机,保持初心、不乱阵脚,方得云开见月明。
守住自己的心,不急不躁、不贪不腐,才能真正成为有大智慧的人。中晚年时期的曾国藩,手握重权,但他一直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贪污、不行贿、不谋私、不枉法。
他任两江总督时,有个县官拿王羲之书法唐代摹刻帖贿赂他。此帖为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非常珍贵,价值连城,曾国藩赏玩片刻,原封不动退还回去,并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不敢妄取。”曾国藩去世后,遗产微薄,仅相当于一级官员一年的养廉银。
《道德经》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有足以称雄实力,而安守柔和状态不露锋芒;对万事万物都明察秋毫,洞烛千里,却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强加于人;可以达到荣华富贵、重权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
只要守心不动,就不被外物所扰、所惑,就能坦坦荡荡,俯仰无亏。
守得住心的人,温厚、宁静,就像大地,永远把自置于低处,没有人否认他的博大。
守得住心的人,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没有人否认他深邃。
守住自己的心,不妄为,才不会迷失自我、利欲熏心。
守住自己,守的就是本分:守嘴不惹祸,守位不逾矩,守心不妄为。不偷奸耍滑、坑蒙拐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自然就能避除灾祸,迎来福报。
未来岁月里,愿你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上,听党话,跟党走,加倍努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得福避祸,吉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