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读《相思》
□ 梅之雪
阅读量:1385 本文字数:1179春和日丽,景色清明,在这样清晨,似乎最适合用来朗读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信手翻开手边书《唐诗三百首》,结果就看到这首近乎让人听得烂熟的绝句,王维的《相思》。
心下又在想,为什么这首诗,让这么多人怦然心动呢?可是待让人反复引用,人人皆能吟诵时,果然读懂并读出了其中的真味吗?
诗从“红豆”起兴,也算是即物起兴吧,这也是诗歌常用的手法,红豆,为什么是这个红豆而不是我们这里的赤豆呢?只因为它的颜色“红”和“心血”相近吗?或者还是因为王维写了这首诗,然后人们就把红豆称之为相思豆的呢?怀着这样的好奇,我打开百度,问了一下“度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其中真的有故事。
据说,在汉朝的时候,有个军人朔边不归,他的妻子依树而立,遥望远方,相思成疾,最后泣血而死,据说她死后,她每日依着的那棵树上结出了红色的豆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豆,人们见这豆子的颜色,仿佛是这位妻子的相思血泪凝成,故将其定为相思信物。
“红豆生南国”,这近乎是一句大白话,可是王维在写完这句之后,他接下来怎么起兴呢?他没有直接转入个人的感情,却用了一个询问句,春来发几枝?他问谁的呢?当然是问他给写诗的那个人。
言下之意就是,你在南国,那里有一种相思的豆子,春天到了,你可曾看到,它发了几枝,发几枝,有了枝就会结果。可是,事实上,诗人真的是很单纯地在问豆子吗?
王维是个颇能悟禅的诗人,所以他的语言常常一语双关,表面看来风轻云淡,却是含蓄而深意,富有中国情趣。其实也不仅只是王维的诗句特色,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风格,温婉、含蓄,亦如有匪君子,如琢如磨,让人不胜往之。
好了,再回到诗里。第三句,愿君多采撷,这里作者开始表达自己的心愿了,我还是希望你采撷的,为什么希望呢?
这里的“君”终于把王维相思的那个人给推了出来,他先是要这位“君”注意到这样一种作为相思信物的红豆,然后又告诉对方,作为提醒,春天到了,接着又问,发了几枝?要是表面意思呢?
那就是说红豆,可是若不仅只是表面的意思,那是不是说,春天到了,你发情了吗?此处,想到这里,突然想要笑一笑。
春天到了,本来就是个发情的季节,可是诗人在这里还要特别地提醒一下对方,而且说得这么含蓄温婉,有意思吧?当然,这样的话,除了对最亲密的人说,还会对谁说呢?也唯有两人关系达到这样的程度才会说吧,所以,这里的“君”对王维来说,也是位重要的人物。男人或女人在这里已然不重要。
他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是一定要再说,愿的目的和动机了,或者说,起因了。起因是什么?起因就又回到了开头“红豆”身上了,那个隐在诗行里的故事就又出来了,什么故事呢?就是那个妻子依树相思成疾的故事。
最后这句其实最关键,诗人哪,在绕了一个大弯弯后,终于说出了他心里的那句最最重要的话:此物最相思。
我让你关注春天,我让你看看红豆,我让你采撷,其实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又是一年春来到,今天我想你了,你也想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