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3年03月22日

悉心照顾50天跨越3800公里

如东人院暖心护送卒中患者回疆

□ 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通讯员 徐露露 周安琪

阅读量:1003 本文字数:1503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我们把他安全送回家啦!”“感谢如东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你们这一路辛苦了!”

单程3800多公里,穿越5个省,历经40多小时星夜兼程。16日上午11点,当如东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安全抵达乌鲁木齐市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患者家属也早早地等待着……

 

“先救人,这是当务之急!”

 

“病人当时反应迟钝、言语含糊,无法交流,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时间拉回到今年的1月24日,一名“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5天”的病人被120送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这位患者没有家属陪伴,也没有身份证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爱明回忆道,“患者身体虚弱,只身一人,我们医院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急诊科医护人员根据我院卒中中心抢救流程,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先救人,这是当务之急!”在得知患者情况后,院方领导高度重视,紧急召开会议,协调多部门,精心安排。“我们考虑到他没有家属照料,为了确保患者的日常治疗和生活,我院特地为他安排了一名护工,照料他每天的生活,保障一日三餐。”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建新告诉记者,“这期间,还有几位热心的医护人员,成了他的朋友,经常把家里制作的爱心汤粥带给他,有空就去探望。”

 

“确认身份,绝不能让他无家可归!”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病人病情趋于稳定。然而就在大家高兴的同时,一个问题摆在了眼前——病人出院后该何去何从?

记者了解到,病人住院时身无分文,在50天的治疗期间,县人民医院为其垫付了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病人一旦出院后,不仅无家可归,后期的康复也是一个棘手问题。为此,院方及时联系公安部门,请求协助查明病人的身份、籍贯、住址,并与如东县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协商病人相关情况。

在公安部门与救助管理站的共同协助下,终于通过人脸识别,查明了该名患者系新疆籍在如务工人员,在如东无亲属。

县救助管理站站长虞红军表示:“我们第一时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讨论、评估后,最终确定了转运时间与转运方案。”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决定由县人院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转运车辆,救助管理站派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共同护送患者返疆。”县人民医院分管院长胡小刚告诉记者。

 

“安全送达,圆满完成任务!”

 

“现在到哪儿了?病人现在状况如何?”“一切正常。”“平安第一位,路上注意安全。”“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3月14日,载着患者的救护车,从如东出发,向着目的地乌鲁木齐飞速驶去。

这一趟,单程3800多公里,将穿越5省,预计需要40多小时。

风驰电掣、星夜兼程。专业转运人员张全领和王松林轮流开车,“这是我第一次开这么远送病人,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张全领事后笑着说。

一路上,护送人员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指标,照顾其饮食,进行相关护理,不敢有丝毫懈怠。尽管病人的病情平稳,但长途跋涉对他来说,仍是一次考验,护送人员的心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

一路上,如东县救助管理站、县人民医院领导时刻关注转运动态,不定时询问车辆位置及人员状况,提醒车上人员关注路况及天气情况,注意安全,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管理站随时保持联系。

终于,在3月16日上午,救护车一路风尘仆仆安全抵达乌鲁木齐市,一路上,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管理站交接,将病人妥善安置好后,全体护送人员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太感谢你们了!”家属们拉着医护们的手,由衷地表示感谢。

时间就是生命。“如东县人民医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为病人排忧解难,充分发扬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护送急性脑卒中患者回家的暖心之举,诠释了责任,传递了温暖,这就是医者仁心,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守护生命的温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管理站对接人王磊动情地说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