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文艺
2023年03月22日

清新舒展金采凤

□ 越 明

阅读量:1455 本文字数:2334

“昨日楼头喜鹊噪,今朝庭前贵客到……哪像老祖宗膝前的外孙女,分明是玉天仙子离了蓬莱岛……休当作粉蝶儿寄居在花丛,这家中就是你家中,要吃要用把嘴唇动,受委屈告诉我王熙凤。”这段《红楼梦》王熙凤的唱段,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凤的名段。2022年1月10日10时45分,“凤辣子”金采凤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2岁。

金采凤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30年11月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因唱电台而露名声。后来,金采凤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夏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1955年随团入新建的上海越剧院。金采凤以闺门旦应工,兼花旦。期间,她主演了《碧玉簪》《彩楼记》等剧目。1962年,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一角。在1978年拍摄的宽银幕越剧艺术影片《祥林嫂》中,扮演青年祥林嫂。之后又主演了《汉文皇后》《西厢记》等电视片。1991年,上海音像公司等4单位联合摄录了她的演出剧目集锦《越苑采风》共7集,1993年,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金采凤以闺门旦应工,兼擅花旦。唱腔师承袁派,并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金采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

金派特点为秀慧端庄、刚柔相济、发声饱满、音色嘹亮。她的唱,时而柔软委婉,时而激昂奋起,柔软中突显棱角,激昂时内蕴秀气,充分体现出不同角色的各种情绪。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运腔委婉流畅、刚柔相济,韵味浓郁。她也擅长青衣,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划人物的内在感情,在舞台上塑造过不少性格迥异、各具魅力的古代妇女的艺术典型,也扮演过不同时期的现代妇女形象。她曾演唱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由此也可看出流派继承、衍化的轨迹。

金采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譬如《盘夫》这出戏,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几乎每个越剧旦角演员都会演唱,有“女子越剧花衫鼻祖”之称的施银花在20世纪30年代便录制过唱片,非常流行。金采凤的演唱,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剧中“官人好比天上月”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原来唱腔处理比较简单朴实,金采凤将原来的“四工腔·中板”发展为“四工腔·慢中板”,增加了唱腔的抒情性。唱腔主体部分八句主要吸收施银花的唱腔,但在“四工腔”唱腔中糅进了委婉的“尺调腔”润腔因素,显得更细腻优美。

啊官人啊

官啊人你好比天啊上月

为妻好比是月啊边啊星

那月若亮来星也明啊

月若暗来星啊也昏

官人若有千斤担

我为妻分挑五百斤

问君你有何疑难的事啊

你快把真情是说我听啊

 

金采凤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秀慧端庄,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唱,质朴中有光彩,秀气中藏气度,给人一种秀美大方的感觉。在《碧玉簪》中可见一斑。其中的“三盖衣”是核心唱段。这段长达70句的大型唱段,以迟缓的“尺调腔·慢板”开头,后转入速度稍快的“中板”,又加入“男调板”,中间用叠句唱法描述紧张胆怯的情绪;第三次盖衣时,人物内心冲突达到高潮,在一声凄切的哭腔后,转入对定亲回忆的叙述性“清板”;到打四更时则转入急切的“嚣板”,最后一句以传统的“清板”落调结束。整段唱由慢而快,由快转散,生动刻划了李秀英善良的性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谯楼打罢二更鼓

官人他独坐一旁不理我

我自从嫁到王家有一月多

真好比口吃黄连心里苦

那婆婆拉他上楼来

总指望我们夫妻从此可和睦

谁知他怒气冲冲独自坐

他是不理不睬恶摆布

我不明不白受委屈

可怜我有满腹的委屈向谁诉

枉费了婆婆一片心……

 

作为越剧第一代《红楼梦》演员,金采凤饰演的“王熙凤”一角给戏迷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她曾在访谈节目中回忆,因为演王熙凤,她哭过好几回。原来,金采凤原本饰演的角色多为贤妻良母型,例如《碧玉簪》里的李秀英。她表示:“我演的角色不多,突然之间要我去演王熙凤,我很紧张。因为这个角色很难演,八面玲珑,跟自己反差太大,所以我哭了。那时心里压力很重的,但你也要去努力。”

金采凤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她一生致力于越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2013年,为纪念越剧改革70周年的压轴大戏《舞台姐妹情》上演,结集九代演员同台出演,轰动一时。在戏中,金采凤最初要扮演鲁迅夫人许广平,但当大家提出在这出戏中出现真实人物不妥时,金采凤主动提出将角色修改为许广平的好友李大姐。然而,如此一来,她已唱熟的唱段又要推翻重来。面对导演汪灏一迭声的抱歉与感谢,金采凤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为了艺术嘛。”

金采凤的代表作《盘夫索夫》《碧玉簪》,正是她在演出中经过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才焕发了新彩,并成为屡演屡新、日臻完美的保留剧目的。金采风也因在戏中塑造了两个典型,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从严兰贞到祥林嫂,从江水英到许广平,从李秀英到崔莺莺,金采凤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对人物的举手投足、服饰细节加以精雕细刻,不断对唱腔进行探索创造,使得老戏屡演屡新。师承金派的演员,上海有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浙江有谢群英、郭学新、黄美菊、张明慧,江苏有樊建萍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