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书香如东
2024年02月09日

细微处见真章 小切口显大格局

——读《望洋惊叹》有感

□ 袁晓娜

阅读量:7883    本文字数:2351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我不是纯粹以书为唯一信息源的读者,我与洋口港已有两年半的关联,我所在的长沙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服务洋口港的开发建设。而今年借调到区参与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四个月里,负责新闻宣传、文化文艺活动、峰会、海洽会和一些总结文字的撰写,经历“二十年二十人专访”,接触到一众与港口息息相关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专家学者、党政领导、部门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对洋口港的前世今生有了宏观的认知。在这样的前提下读这本《望洋惊叹》,思想和情感的碰撞可想而知,心中的波澜,也不断在文字的流转中清晰、鲜明、触手可及。

要虔诚地感谢丁捷主席。洋口港这坎坷艰辛从无到有的四十年,这栉风沐雨开发建设的二十载,太需要这样一部作品为其记录、发声,正如我在二十人专访汇编文集《溯·望》的前言中所写,“艰苦卓绝的来时路,征程写满勇气,纵然荆棘载途,也无法撼动筑梦者的决心。无数亲历者跟着时代脉搏律动,百转千回终圆梦”。洋口港这一工程史上的奇迹,奋斗史上的壮举,精神史上的丰碑,值得如东、南通、江苏甚至全国人民了解和歌颂。

回看《望洋惊叹》这部作品,我最直观的印象是两个“难得”,其一是作者仅用半年多光景,借助史料参考、走访和交谈等方式,就清晰精准地从海量素材中梳理出洋口港四十年的时间脉络,把科学论断的诞生、历次曲折起伏都条分缕析地呈现,着实难得;其二是他用对文字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在细节处做文章,让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摆脱了简单意义上的复述、回忆,在不经意间起承转合,铺垫留白,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效果,着实难得。

这部作品于我而言,最深的感觉是熟悉亲切却又处处有小惊喜和大感动。熟悉与亲切之处在于年初就已知晓它将在下半年横空出世,对它的到来一直翘首以盼;且书中所提及的人物形象,很多我已在今年的人物专访和平日的工作中有所接触,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写过推介文字,甚至还有最终并未能呈现的颁奖词。比如写王颖院士我用了这样一段文字:“你是南黄海世纪梦的缔造者,一生在波涛里穿行,在潮汐中坚守,有海的胸襟与气度,更有海的睿智与沉稳。情怀在左,责任在右,二十多年躬耕“建港禁区”,以浸透咸涩海水的万千数据为如东正名。你是海的女儿,亦是港口的母亲。”写顾名权大师,我写道:“把荣誉与头衔放两边,只身赴一场冒险。在世界级难题面前,你毅然将挑战担于双肩。苍茫天地间,是军师的谋略,更是把舵定向的决绝。风浪中你毅然站定于建设的起点,以卓尔不凡的构想为梦想开篇。”还有杨希宏、罗一民、单晓鸣、严长俊、杨燕、袁新安、杨镜吾、周树立等等,他们都是洋口港开发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太过特别,让我忍不住要用文字去描述。而作者笔下的他们,形象和性格更加真实、鲜活,我读文字的过程,即是对他们认知再一次回放和加深的过程,这是迄今未有过的美好的阅读体验。惊喜与感动之处在于,我与书中人物的接触,很多只是以一次对面对的现场倾听为媒介,许多细节不得而知。而该作品,却恰到好处地弥补了我在细节获取上的缺失,让我这个泪点本就很低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数度落泪。例如在写洋口港面对资金困难的时候,作者犀利地拿洋口港和仅一字之差的上海洋山港作比,“大家都有一个‘洋’字,人家的‘洋’字里有的是‘洋钱、现钞’,洋口港的‘洋’字,只有‘水’。”如东人的辛酸和苦楚,被作者寥寥数笔,就全然呈现。让我不禁为那个年代奔忙和牵扯其中的建设者、参与者感到心疼。再比如书中杨镜吾讲述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单晓鸣的故事时有这样一段文字:“说着说着,她眼泪就出来了,我们也很激动,一屋子人稀里哗啦地哭了,也不知道是委屈还是心疼县长,也心疼自己什么的,反正鼻子一酸,就忍不住了。”其实采访单主席的过程中,她两个小时的侃侃而谈,就曾因几次情到深处的哽咽,让包括我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并红了眼眶。

今日之洋口港,它的生机勃勃与辉煌,累积于它背后的过往,而这些过往,唯有亲身经历者才知其蹉跎与焦灼。文中有这样一段建设者在失意时的独白:“前面的周折告诉他们,命若悬线,一触碰就有可能断了,到头来最多就是空响几声,弹出几缕浮尘罢了 。”的确,千百个困难挡道,无数次峰回路转,所有的苦与痛都被这四十载的参与者尝尽,而最终也都被他们扛了下来。作者是了解这些过往的,于是文字里才有了王颖院士颠簸在大海上的汉子形象,才有了单晓鸣提及的“吃着萝卜皮建国际大港”的故事,才有了袁新安那个“自转的肉陀螺”的比方,才有了杨镜吾被县城庆祝洋口港即将开建而此起彼伏的鞭炮感动的热泪盈眶……作者还原故事的神来之笔,点到即止,总能在不经意间引发读者对裹挟在历史洪流中的他们之共鸣。他们面临的是“千辛万苦的奋斗和千刀万剐的折磨”,那条隐在身后的无形的巨鞭也好,那座重压在肩头的有形的大山也罢,实则都是建设家乡的殷殷希望,而正是这希望,才赐予了他们一次次直面困境、窘境的决绝。正如作者所言,“这胸中的一“奔突”,后来变成了脚下的一“奔跑”,而这一奔跑,就是风雨兼程的二十多年;甚至,于不少人而言,就是所有余生啊。”

总览全文,由人物引出的故事,经故事映衬的人物不胜枚举,绝妙的细节刻画使这部报告文学柔软、丰盈且充满着力量。我承认描述港口的文字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如东人,我也能感知到作者行文之良苦用心。无论是篇首对“三兄弟拓荒兴业的故事”的渲染,还是对如东历史沿革的大篇幅阐述,都在暗示洋口港之于如东,如东之于洋口港的命运中的必然,揭示新时代如东精神的深邃与厚重,而这才是作者最终的意境所指。

2023年11月18日以后,洋口港新的20年已生动开篇。丁捷主席《望洋惊叹》的大格局,我难以企及,但还是愿意以有限的笔力,以当下参与者的身份去情真意切地记录港口谋定而动的睿智和无限可期的未来,会同所有文学爱好者,为如日东升的如东添一笔新的精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