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书香如东
2024年04月19日

对春天应该有所表示

——读萧萧散文诗《听命于春天的密令》有感

□ 刘 白

阅读量:2961    本文字数:1594

春天来了,这是岁月对作家和诗人的提醒与恩赐。在这个季节里,春风身段柔软,百花次第醒来,于是,朱自清写出精美的散文《春》,海子写出诗歌《春天,十个海子》,诗人李少君直接写上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春天来了,不管怎样,诗人们在春天里总应该有所表示。这不,诗人萧萧的一组散文诗《听命于春天的密令》,让我仿佛听到诗人的手指扣响春天心扉的声音。

很早就接触到萧萧的诗歌,他的诗歌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那就是明亮、空灵、温暖、清澈。这次读他的散文诗《听命于春天的密令》,一如继往感受到他的文字的灵动。但是,散文诗又不同于诗歌,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萧萧的这组散文诗,高度体现了散文诗的精髓。既有诗意的美,也有散文的细腻绵实,确实惊艳到我。

春天是不容易写的,那么多人写过春天,要写好春天更不容易。萧萧敢一再写春天,自有他的底气。这一次,他又另辟蹊径,从汉字的形象入手,用《春的偏旁》作题,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春天是有光的,还有梵音,作者又把自己比喻成苏醒的动词,这样的比喻,动感十足,实在是精妙。他这样写道:“我是一枚苏醒的动词,发出细微的声响;如种子露头,如柳芽点翠,如一场春雨熄灭了忧虑。”想起曾经风行一时的词句“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上句温润如春,下句却悲愁心绪。而萧萧是不一样的,在春天里,“我没有获得救赎,但已经像春的偏旁,得到温润的恩慈与慰抚。”萧萧的文字,归结到一点,是用温暖作底色的,用空灵作翅膀。诗人坚信,“春天,不是一个复杂的字,是可以互为偏旁的字。”坚信春天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坚信春天的手指一动,一切都如期醒来,当然,“最先醒悟的,不是我,而是万物。”

面对春天,我们唯有听从和服从,听从浩荡的春风,听从淅沥的春雨,听从婉转的鸟鸣,听从内心的律动。诗人在《听命》里写道“听命于春的时针,滴着绿芒,一步步向繁华交付内心的石头。”春的时针滴着绿芒,这个比喻真是妙不可言。更进一步,诗人写道,一步一步向繁华交出内心的石头。内心是什么样的石头?是曾经在冬天没有捂暖的角落,还是被忽视的感受?内心的石头如果交出,此心深处还有什么可作支撑?一千个读者可作一千零一种解读和猜想。我相信作者是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和内心交给春天,交给爱。看,诗人果然这样写道:“听命于远山解缆,叹息化为春水;一种安详的箴言,鼓动着轻慢的风。”做一个俗人吧,做一个自然之子,爱上这世上万物。诗人更愿意藏身茶芽的哲学中,看“江山芬芳,生命饮露”。

诗人在描写春天时所用的词句,有时阔大浩荡,扶摇万里,比如“春光打开版图,唐诗宋词的明媚,似兰舟野渡,空旷着,浩荡着。”有时低调内敛,淡然如水。“现在,我像墙角之青苔,爱上一滴春露。只是一滴,不要多余的光。”

如果没有雨,人们总会觉得这个春天好像缺少了一点灵气,也少了些许神秘。诗人是能够译解密码的灵通之人,是的,诗人看到的雨不是雨:“斜风细雨,春天的手指上,有一道温柔的密令。”再回到偏旁和修辞,再回到感恩,再回到小我感受。诗人说“润物细无声。在我所知的修辞中,春雨轻如天空之蓝,无重量,无嗔怨,只有一抹遐思。落下来,就是恩泽。我被打湿,我被缩小,被不由分说地镀亮。”

春天,是一本神奇的书,字里弥漫着青草的气息,词间绽放出花儿的娇艳,句中飘洒着细雨的清凉。诗人深知春风春雨是季节的使者,他始终听命于春风春雨,“在春雨中,雨滴的庞大和细密,隐藏了我的行踪和浅薄,它开始书写更深浓、辽阔的一幕。”对春天,诗人的表达是真诚的,也是独特的。在萧萧兄的组诗里,我们再次触摸到光阴的律动,触摸到情绪的暗流。是的,诗人们,春天来了,你和我,我们都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