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书香如东
2024年07月15日

串起霜秋一地诗

——《石上清泉》读后感

□ 徐雨生

阅读量:6324 本文字数:2199

《石上清泉》一本诗集放在我的桌上,并且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使我激动,为之感慨。这本诗集,见证了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留 下足迹。这本诗集的背后却有许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勤奋,没有语言表达的攀登。但同时从诗集里可以看到作者喜悦。

翻开诗集,全书分为《时代强音》《即景成吟》《乡村新曲》《题图贺赠》《观光揽胜》等十三个栏目。我不会书评,我只是粗略谈谈我的感受。

总体来说,这本诗集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格律严谨,内涵丰富,文字优美,结构合理。比如,《即景成吟》中的“塞北大漠”,如果记忆不错的话,是内蒙古巴彦卓尔诗词的编辑发了几张照片,也就是看图配诗,命题作文。作者能从这幅图中驼队,黄沙,云天,光线,想到古战场,想到古战场上铁马金戈,想到战争结束后凉风,羌笛,再回到现实,古时战场,曾经驼队走过的丝绸之路,现在成了旅游热线,使这首诗既有凭吊,怀古,又有现代气息。《眼儿媚.荷塘随笔》这那是写荷塘,是写妩媚的女子,是佳人玉立,仙子梳妆。写是的诗人醉,画家静,摄影忙。

他的诗词真正做到毛泽东所说的:“格律诗要学民歌的时代色彩,乡土气息的人民情感。”随手可证《枫林》 :山色嫣红风色宜,满坡枫叶舞千姿。霞光缕缕枝间透,串起霜秋一地诗。特别是:串起霜秋一地诗。民歌特色浓厚。还有《山溪》 :一路叮咚敲月色,妙音胜却抚琴声。这”敲“字成了这首诗灵魂。

他的缅怀回忆的诗词,感情自然,扑实真切,就象门前流水,自然流淌。在《忆知青岁月》,耕过农田,围过海堤,对逝去的青春既没有不堪回首,青春蹉跎悲愤也没有依恋。有的是人生足迹,是笔下诗词。在文化生活匮乏时代,乡下来了样板戏,无疑比过年过节都振奋人心。舞台是从东家借桌子,西家借长凳拼凑而成,没有电灯,煤油灯不行,用是烧煤油打气点亮的汽灯。虽是夏天蚊虫叮咬,,两眼看在舞台,两耳听锣鼓,全神贯注,全然不觉。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惨无人道屠杀,强奸,烧毁房屋,扬子江水为之殷红。作者用《满江红》词,诉说日寇残暴,疯狂无辜生灵成了冤鬼,并且在词中:警钟阵阵和平惜,不能忘记过去。

作者入木三分的笔触,细致入微眼光来写《感事抒怀》《杂题散咏》比如《古稀抒怀》韶光逝,己是翁,这不是悲惜己逝去的,而是豪情笔耕,畅舞夕阳。给人振奋,给人自豪,给人力量。特别在《对镜》七绝里诗家胸有诗情在,无限风光处处春。

顾岩在学习格律诗词,传承和宏扬国学方面最得了一定成绩,这与他平时刻苦学习,不断追求有关。同时他还有遇事不马虎,细致入微,虚心请教的优点。这里举一例: 一天我收到他的微信,是清人钱大昕一首七律,第二联是这样的:烧镫巧解藏头谜,对局偷拈谒选图。他认为第三句不是韵脚,谜字在仄声位置。象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忽略。用现代汉语来说,这里谜应该是平声,在位置上却是仄。清代钱大昕也是文学大家。不会在格律上有问题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就是语音变化。如果用现代读音,这里谜字是平声,但作为平水韵就是仄声,属去声八霁。类似还有播字(广播的播),用《诗韵新编》就是平声,而平水韵就是仄。通过这一例,说明顾岩治学精神。

作为诗人,不仅要讴歌时代赞扬真善美,同时也要讽刺,遣责不道德行为。而这时诗人应该是义愤填膺,疾恶如仇。《吟圈地》一隔围栏三百亩,杳无稼穑问良田,望中碧草摇春色,野径花开年复年。《小区深夜鞭炮声起》 :谁燃鞭炮丑寅时,惊我酣然梦里诗,当应乔迁欣忭事,一家欢庆万家嗤。《菜市场见闻》霜鬓弓腰手颤频,两筐春菜万分辛,寻摊换位多周折,今日不知挣几分。无论是圈地,深夜鞭炮,还是卖菜翁,都是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共鸣,只有真实才能引发真情。本人曾在菜场买过菜偶尔与卖菜聊聊,他们说夜里1点钟就来到菜场 门口,我说天亮早着,要这么早?他们说菜场不好乱摆,但摊位那么多,只能起早赶。这一筐的菜没有多少钱,但就是这点钱,让他们生活有了一份保障。

每一门文学艺术都有它自身的规律,而这规律是在这门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典诗词就是这样,它有格律 ,音韵,立意三项,诗词有了格律,就象建筑一样产生了立体美,而音韵读起来上口,而且便于记忆,朗颂。立意就是要告诉人们,要表达的意思及情感。《石上清泉》这方面是可以说完全遵循守规守距的。

我们写格律诗词除了遵守这三项是不够的还要向更高层迈步。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种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种境也。王国维借用晏殊《鹊踏枝》柳永《凤栖梧》辛弃疾《青玉案》这三首词中妙句,将成就大事业,在学问,的过程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确立目标,只有登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追逐目标, 为了追逐目标,“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经过锲而不舍的求索,最终在无意有意中实现目标,收获成功。

确立目标,追逐目标,收获成功,都是自己不断学习过程。为此我建议,喜欢格律诗词的朋友,不但要读唐诗,可选择的读宋诗,明诗,清诗。比方宋诗中苏轼,杨万里,范成大,明诗中杨慎,王世贞,于谦。清诗中黄遵宪,龚自珍,顾炎武,应该略知一二。不但读古人的诗词,当代人的诗词更应该学习,毕竟与我们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同时可心借鉴新诗。当然根据各人爱好,读点古文,学点典故,对律诗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