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门中断楚江开
——走进安徽芜湖读李白《望天门山》
□ 黄托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天门山,如湖南张家界、广西桂林、河北秦皇岛、江西鹰潭、辽宁大连、福建永泰等。
本文所指的天门山,是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南岸的东梁山(古称博望山),以及马鞍山市和县长江北岸的西梁山。两山隔江对峙,从远处望去,像是开了一道天门。《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天门山海拔不高,东梁山仅82米,西梁山才88米,但山势陡峭,山体像被斧子给劈过一样。这两座小山若在西部山区搁哪儿都不显眼,但地处“极目楚天舒”的长江两岸,还是有点视觉冲击力的。然而让它名扬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大诗人李白写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
唐开元十三年,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当涂县时写下此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该诗入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故称楚江。前两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座山峰。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后两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诗人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有意,于是诗人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接近天门山的情景,以及他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当时,年轻的李白初出巴蜀,心情愉悦,平平常常的两座小丘及一片江水,在他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笔下竟是如此的神奇壮丽。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展示了他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此外,李白还留下“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长江著名的采石矶)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等诗句来赞美天门山的雄奇壮美。
千百年来,天门山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前来遨游题咏。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方政府并没有借此创收,这里无需门票,完全开放式接纳游人,特别是江畔那一大片细软的沙滩,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多年前初夏时节的一天下午,我途经芜湖专程来到了天门山。山脚下、沙滩上热热闹闹的,游人不少,有拍婚纱照的,有玩沙的,有垂钓的,有踏浪的,还有不怕冷游泳的,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之中,或许他们看多了天门山,很少有人驻足观景。
而我初来乍到,因诗而来,自然关注诗的意境。有道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在远处的江滩上望天门,因两山相距甚远,似乎没啥感觉,但沿着江边慢慢往山脚走,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视觉上两山之间的位置越来越近,“对峙”的味道越来越浓,而往来穿梭的船速似乎也越来越快了。我忙用一组连续的照片来记录这样的神奇。
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影,我想如果置身某船,立船头亲自体验“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景象那该多妙,遗憾的是这里并不提供这样的旅游服务项目,毕竟在奔涌的长江上,安全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