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艺
2025年03月13日

徐宗幹兄弟与如东

阅读量:915 本文字数:5743

□ 徐继康

 

徐宗幹《如皋汤氏重修家乘序》

 

徐宗幹应该算得上是清中晚期的地方重臣了。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十四岁的他乡试中式第四名举人,第二年便联捷中了进士。历任曲阜、泰安知县,高唐、济宁知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卓异赴部引见,钦命调补四川保宁知府。二十三年入川,补授福建汀漳龙道,二十四年十月赴任漳州,二十五年丁母忧,二十八年任台湾道。咸丰四年(1854)任福建按察使,七年补授浙江按察使,九年授浙江布政使。同治元年(1862)升任福建巡抚。朝廷对他极为器重,在任福建巡抚时,同时代办闽浙总督事务、兼福州将军、署福建学政,集政、军、学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同治五年,七十一岁时卒于官,赐谥清惠。徐宗幹所至修书院,兴利除弊,有治声,传入《清史稿》。除了理政,生平还勤于著述,著辑有诗集、杂录、文编、志乘、年谱、日记等不下三十种,为后世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留下了众多文献资料。

他字伯桢,号树人,出生于名门,高高祖即清初名宦徐起霖,曾祖母即李方膺的堂姊。父亲徐蔚为廪膳生,游州黉有声,试必列高等,其名益高,从游者甚多,王藻、王广荫、王师俭等皆出于他的门下。徐宗幹一共兄弟三人。二弟徐宗勉,道光八年报捐中书科中书,二十三年京闱中举,咸丰二年中进士。季弟徐宗祥,附贡生,署任溧水县学训导、邳州学正,议叙国子监典簿,同治元年保举孝廉方正,加运同衔。兄弟三人虽数年不及一聚,但极是友爱,时有诗文唱和。徐家世为南通州人,祖宅在掌印巷,西宅为虹玉楼,东宅即珠媚园。除了徐宗祥在通州家居守先人庐墓外,徐宗幹与徐宗勉都长年仕宦在外,寓居通州的时间屈指可数,与里人接触并不多,令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三兄弟与如东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徐宗幹与岔河的汤俊是儿女亲家。汤俊字觐廷,号敬亭,贡生。他比徐宗幹小一岁,道光十四年援例郎中,笺分户部,补贵州清吏司兼山西司,后历任浙江衢州府知府、两护金衢道、署宁绍宁道兼理海关、广西梧州府知府等职,赏戴花翎,钦加盐运使司盐运使,累授中议大夫,同治六年七十一岁时也卒于官。汤氏有日涉园,系皋东著名的宾客文宴之地。徐宗幹的女儿徐娟嫁给了汤俊的长子汤?。徐宗幹生女十人,活到成年的仅三四人,徐娟为其第八女,生于道光二十二年三月,五岁时许字汤?。有趣的是,汤俊的妹妹嫁给了通州进士工部尚书王广荫的长子王来泰,而徐宗幹的第十女徐荣嫁给了王广荫的另一个儿子王来临。咸丰十年三月九日,徐娟与汤?成婚(徐荣与王来临也是同日成亲),婚后未及十年而卒,年仅二十八岁,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徐汤议婚于道光二十六年的六月十九日,为徐宗幹在老家丁母忧服阕后的第五日,汤俊时为浙江衢州府知府,两家可谓门当户对。徐宗幹与汤俊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两年前。那一年,时任福建汀漳龙道的徐宗幹回山东济宁,接母亲及家眷回通州,安顿完毕后赴福建。五月中途经浙江,正在杭州的汤俊邀请他同游西湖。徐宗幹写下了《汤敬亭太守俊邀游西湖》七律一首,诗中有“红白芙蕖万顷田,平湖秋月碧无边。世人未许此间住,惟有花神伴水仙”的句子,看得出大家心情都非常愉悦,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同治二年冬,汤俊被任命为广西梧州府知府,航海入粤,道出三湾。在经过福建时,特地到巡抚衙署去会见了亲家徐宗幹。徐宗幹热情款待,对汤俊的生活多有安排,后来汤俊的家书多由福州竹报中转寄回皋东老家。那次见面,两人昕夕畅述,汤俊述及重修《汤氏家乘》一事,说谱牒渐已告成,谆谆以谱序为属,抵达梧州后便邮来家谱。当时正是与太平军交战最繁忙的时候,徐宗幹还是在百忙之暇,阅读全谱,在同治五年中秋上澣完成了《如皋汤氏重修家乘序》文一篇。

同治四年十月初九是徐宗幹七十岁的生日,徐宗幹曾赋诗记怀,远在皋东的女婿汤?为之唱和。在诗中,汤?记录了岳父赠其《虹玉楼诗赋》时的殷殷期许,记录了同治元年春陪同岳父畅游通州五山的佳兴,记录了那年夏天本拟来寓日涉园、旋因任福建巡抚赴闽而未果的遗憾,以及久思渡海诣署问安而不得的无奈。诗中还记录了岳翁在通州的崇高声望:“乡里群推润物功,跻堂人祝紫髯翁。菊花香满螺杯献,芦叶秋高雁信通。”虽然人远在福建,乡人依然进行举办大型庆典,遥祝徐宗幹生日快乐。

徐宗幹与汤俊的三弟汤佶亦有交游。汤佶卜居于汤家庄之北,其地旧为族人所有,他购买后扩筑为“有是草堂”三楹,与日涉园宏宇崇栋不同的是,有是草堂以淡远著称。其时汤佶绘图遍征同人和咏,吴寿民、任大捷、严景华、何九龄等人皆有诗,其中就有徐宗幹的《题芝坪亲家有是草堂图》七绝一首。足见徐汤两家是真正的通家之好,除了徐宗幹与汤俊外,他们的兄弟之间也相互往来。

除了汤氏,徐宗幹还与不少皋东人友情甚笃。邓敬舆,字飞霞,廪贡生,皋东马塘场人。他应试北闱,以工书善诗而名噪京师,被挑取为誊录生,议叙知县,曾随乌鲁木齐都统成格进疆,以军功铨授甘肃环县知县,后改授福建永定县。其生平重友谊,挥金结客,足迹几遍天下。道光十七年,徐宗幹经山东巡抚经额布举荐提升为济宁直隶州知州,于次年闰四月进京引见。这次进京与许多好友聚会,其中就有正好也在京师的邓敬舆。邓敬舆招集徐宗幹等友人集于晚晴阁。时值初夏,花木茂盛,众人醉饮而归,衣染花香,履印青苔,徐宗幹即兴吟七绝一首以记其事。自五月十四日出都回山东,徐宗幹又思念起邓敬舆,途中还写了一首七绝寄之。从“赠余仆马助驱驰”一句,可知邓敬舆曾赠予徐宗幹以仆从与乘马,两人有着不一样的友情。

与徐宗幹关系亲密的还有汪承镛。汪承镛字笙初,号晓堂,贡生,是丰利汪为霖的嗣子。道光六年应例山东试用同知署清军同知,历官山东济南通判,济南、武定、东昌、曹州、青州、兖州同知,后任临清直隶州知州,济南府知府,登莱青兵备道,钦加盐运使衔,道光甲午总办文闱,钦赐花翎。汪承镛与汤俊亦是亲家,他弟弟汪承铎的女儿嫁给了汤俊二弟汤伊的次子汤签,算来徐宗幹与汪承镛都是汤俊的姻亲。此外,他们二人都曾做过临清与济宁两地方的知州,徐宗幹是道光十七年六月十五日署临清知州,汪承镛为二十年时在任。又比如济宁知州,徐宗幹是道光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履任,二十一年十二月离任,汪承镛是二十二年四月署任的,时间相隔仅四个月。目前资料记载,两人还有两处交集,皆见于徐宗幹的《斯未信斋诗录》。一是在卷十,那是道光十九年五月,徐宗幹有事去济南,其间与汪承镛相遇,为之题《文园图》。在十四景中,他为 “读梅书屋”“欲月楼”“碧梧深处”等八景各题了一首七绝。第二年十月,汪承镛即在临清州署将这些诗刻入《汪氏两园图咏合刻》;二是在卷十一,道光二十二年徐宗幹被上司保奏提升,将在七月被引见,定于六月进京。在此之前,他有一段时间在济南小住,恰好汪承镛即将再署任济南府同知,也在济南,两人相遇,汪承镛再次请老友题画。这次是一张自己所画的,内容是前年他们在大明湖雅集的往事,于是徐宗幹题五律一首。诗前有小序云:“壬寅春,小住济南燕园,同乡汪晓堂以补绘昔年《明湖修禊图》索题,因集兰亭序缀四十字,聊以抒今昔之感。”首句即云“俯仰岁时迁”,感慨时光易逝。的确,两人自分别后,徐宗幹奔波于四川、福建、河南、浙江之间,而汪承镛一直留任山东,两人似乎再没有见面。

潮桥的朱霖是汤俊的内兄,他的妹妹许字汤俊,虽未婚而先殁,但两家关系十分亲密,后来又成了儿女亲家,他四子朱敏文娶的是汤俊三女儿汤笲。朱霖多才多艺,擅古琴、工金石、富收藏、好交游,尤其喜欢写诗,著有《旷观楼诗存》八卷。在他的诗集中,就有一首《与徐树人宗幹咏砧》,至于两人是在何时何地所咏,并没有准确记载,无非是在汤俊招集的宴席或雅集上。倒是他好友娄皋与徐宗幹的交往,无论时间地点都清清楚楚。

娄皋,字啸亭,皋东岔河人,生平以诗鸣,黉序有声,但久困场屋,郁郁不得志,诗且以穷而益工,生平来往江淮间,多模山范水之作。娄皋与汤俊同里,又是极好的朋友,故被汤俊聘为幕友,以书记员身份游越中、戎海岛,磨盾枕戈,欲展其才,但也没有什么结果,流离悲悯,而诗却是越写越好。那一年,汤俊邀请徐宗幹同游西湖之时,娄皋也在座,他们就在那一次认识了。“山光水色间,各述其囊中句,扣舷而歌之。”显然,布衣秀才用他的才情征服了朝廷大员,成了心心相印的好友。过了一年,徐宗幹丁母忧回里,娄皋前来吊问,谁知河水夜合,小舟不能往返,娄皋又身患微疴,就在徐家住了十余日。徐宗幹见他“毡笠缊袍踞坐一叶中,药炉茗碗错列床前,手南华一卷,翛然如羲皇上人”,与之剪烛久谈。娄皋谆谆以诗集相托,语气中多有不祥之意。回里未久,果作古人。徐宗幹作挽联哭之云:“去年湖畔招游,执手流连襟上酒;昨夜河干送别,托孤郑重箧中诗。”此诚纪实之笔。等他服阕出山,路过娄皋的家,已不胜宿草之感。展拜完毕,向娄皋的长子娄铭恩问询其父的遗稿,得文一卷、诗二卷。即于道中选辑,保存十之三四。到台湾后,虽然日事兵戈,诸务纷繁,但仍校订未遑。到了岁暮稍闲,他便将选好的诗刻行,还抽空写了一篇《味腴堂诗稿序》,他在序中说:“久要不可忘,死友安可负耶!”

徐宗幹还与栟茶符氏有交往,在《栟茶符氏家谱》上,有他为符抡斋八十大寿作诗,又为符若合画像题词,虽然这些题词诗文未见载于他的诗文集,但他与栟茶的渊源甚深,是完全有可能的。徐宗幹身边的随侍者中,还有不少如皋人,如旧仆毛贵、杂夫王二等,曾随行至台湾。后来,毛贵病歾于斯,王二溺于海,则葬于台郡外,徐宗幹皆有文字记之,笔尖饱含深情。

徐宗勉,字仲修,号骥人,一号霁吟,小徐宗幹四岁。《徐氏通城支谱》记载他“少颖敏,有堪干”,就在哥哥中进士的那一年,他补弟子员。道光八年,他报捐中书科中书入都,居于琉璃井之“只谈风月居”。他性情和易,好交朋友,“英麈挥绰,见者倾倒”,在京二十余年,所交半天下。《崇川书香录》说他“率皆诚信相孚,始终无间焉”。《曾国藩日记》曾记载在办诰封时请他帮忙打通关节一事,并称许“极为妥当”。咸丰二年,徐宗勉中第三甲九十一名进士,钦点即用知县,部奏仍归中书科衙门以同知即选,奉旨派武闱收掌,京察一等记名,派“实录馆”校对。次年选授安庆府同知。咸丰四年,他由南河报捐知府。令人可惜的是,未及履任,于咸丰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以疾卒于家,时年五十六岁。

徐宗勉与如东的情谊也很是密切。由于去世较早,他的《霁吟漫稿》没有刻行,仅《崇川各家诗钞汇存》录诗四十首,不能窥其生平交游。幸好岔河《汤氏家乘》卷九《艺文》收录了一首如皋进士顾暄的一首《王凤沼进士、沈雪樵孝廉邀同汤敬亭农部、徐霁吟舍人、刘灌笑、黄星岩两孝廉游十刹海,登看花第一楼小酌,时宿雨初晴,池荷半吐,因得四绝句》,让我们得知徐宗勉与汤俊早就相识于京师,比徐宗幹还早。徐宗勉与汤俊的熟悉,在徐宗幹的《寄汤敬亭书》中亦可见一斑,时在福建期间,“累牍难罄,征尘乍拂”之际,他与汤俊还谈到了他的二弟:“仲弟幸博一甲科,仍以原官铨同知,而偏得安庆一缺,命穷固无如何也。”徐宗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徐宗勉与朱霖也很熟悉,在朱霖的诗集里,有两首写到他,一首为《徐霁吟宗勉赠山水册子》。徐宗勉不仅善诗,而且是个很出色的书画家,他的作品存世颇少。民国时南通《濠上》杂志曾刊登一幅他的山水条幅,尤无曲为之撰文作记,赞其“古拙苍润,兼而有之”。史书也记载他“工隶篆八分,兼精绘事,山水花卉,各擅神妙,友人得其片桢只字,靡不珍藏箧笥。”故当酷爱收藏的朱霖得到他画的一本秋景山水册页时,当然开心极了。另一首是《偕徐霁吟宗勉、黄星岩兆奎、顾霁岩暄、汤莘岩伊、家石甫玮步月》。某年的一天,徐宗勉、顾暄、黄兆奎、朱玮、朱霖,还有汤莘岩,也就是汤俊的二弟汤伊,他们聚在一起觞咏赏月。不过这次燕集的地点,不在京师,而是在通州或者皋东某个场所。此次雅集,有月,有诗,有酒,还有琴。朱玮、朱霖固是操缦名手,而汤氏、徐氏也是古琴的狂热爱好者。汤俊的女儿即朱霖儿媳妇汤笲、徐宗幹的季弟徐宗祥皆嗜琴如嗜醇,徐宗幹的《斯未信斋丛书》曾收《范廷佐琴谱》一卷,他的《垩庐杂记》中记载了徐宗祥在赴金陵乡试之时于市中购买到一张黄道周所铭的古琴并为之狂喜。那天晚上,月华如水,琴音似风,他们月下欢乐的影子,宛如水潭里曼舞的水草。

说到徐宗祥,与如东的缘分更是非同一般,他还是如东的女婿。徐宗祥娶过两任妻子:一是刘桂舲之女,很早就去世;一是是哥哥老师刘彪的女儿,刘彪任安徽凤阳府教授,家学渊源,女儿知书达理。道光十一年秋,徐宗祥携新妇到山东拜访大哥,徐宗幹第一次看到这位弟媳,刘氏的端庄娴雅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还曾赋诗为记云“弟妇熟经史、工诗律,刘隐南师之次媛也,时偕弟唱和”。那几天,他们以橘皮灯、纸鹞为题相互唱和以娱母,其乐融融。只可惜,刘氏也故世了,仅留下一个女儿。徐宗祥有一妾,名叫福姐,素性悍而无生育。因为他出继叔父,本期承嗣香火,谁知年逾四十,竟然膝下无子,谁看了都很着急,却因福姐而无敢言续娶者。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徐宗幹居家丁母忧,徐宗祥因属于出继,满一年即可服阕,徐宗幹力为主持,聘栟茶场缪氏女为继室。缪族素为富家,却因同宗不睦,恶言中伤不绝于耳,所以议婚一事谈得非常艰难。徐宗勉自北京回来,也是极力为之经营筹划,多次往返于栟茶、岔河、通州之间。诸人努力,终于把婚事办成,徐宗幹很认真地在他的自订年谱中记下“(道光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为六弟娶缪氏为继室”。缪氏并没有敢直接娶回来,而是先借居在汤俊岔河的家里,等到福姐脾气渐渐好了,才把她接回通州。缪氏极贤淑,谗言皆冰释,与福姐相处得也非常好。徐宗幹终于松了一口气,说起这段往事时说:“予与仲弟来往其间,亦良苦矣。”没多久,缪氏就生下一子。徐宗幹很开心,戏赠以句:“天下无难事,总有过去时;天下本无事,乃兄自扰之;乃兄虽多事,来年抱侄儿。”徐宗勉在京也寄诗来:“昨夜灯花蜡凤红,佳音千里寄来鸿。四旬得子犹非晚,七月添丁喜更同。忠孝溯先叨祖德,诗书裕后守家风。明年汤饼新秋节,樽酒蝉联十日中。”徐氏联姻栟茶,里人一时传为美谈。

徐氏三兄弟皆有文名,而徐宗幹与徐宗勉更是广为人知,人称“崇川二徐”。如东旧为如皋的皋东地区,为南通州的属地之一,其西南部与通州接壤。徐氏兄弟在这里留下的深深履痕,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风雨之中,但他们与如东之间交游故事却让后人追寻与回味,那份风雅并没有远去。

 

徐宗勉 诗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