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学习强国
2025年04月18日

“有爱无碍”彰显城市温度

阅读量:858 本文字数:1401

□ 姚陈 张可 陆颖

 

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彰显了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

近年来,如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通过完善无障碍就医措施、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打造共享辅具空间等方式,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生活的权益,持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铺就一条“打破偏见、拥抱可能”的坦途,助力高质量发展“有爱无碍”。

 

无障碍就医

便利又暖心

 

“一路‘绿灯’,才花了10分钟我就拿到药了,这也太方便了。”有肢体残疾的杨先生激动地说。近日上午,在如东县中医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杨先生从无障碍通道进入医院,通过无障碍收费及取药窗口、无障碍电梯、语音提示等无障碍设施实现了“就医无碍”。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残疾人就诊,如东县中医院除了配置各种无障碍设施,还为残疾人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将残疾人纳入就诊优先人群,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优先排位,并提供“一站式”入院服务,优先安排住院登记、费用缴纳、证件复印等。残疾人患者到院后,扶海志愿服务驿站会安排导诊护士、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导医、陪诊、陪检服务。

“无障碍窗口设计巧妙,咨询问题很方便。”在如东县人民医院,入口处配备了残疾人专用停车位,门诊、住院部、急诊楼均设有无障碍通道,就诊区还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助听器、纸、笔等书写类工具。“门诊各楼层均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安装了扶手、输液挂钩。门急诊收费、取药和住院部各窗口也都开辟了无障碍窗口位。”医院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无障碍设施出现在各个角落,希望可以给残疾人患者带来更舒心的就医体验。

 

无障碍改造

生活更舒心

 

长沙镇港城村居民季春亮和妻子李玉竹都是聋哑人,通过“无障碍改造”,家里适配了闪光门铃、燃气报警器、语音闪光电热水壶、智能交流平板等,见到残联工作人员前来回访,夫妻俩拿出智能交流平板,写下大大的“满意”二字,还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如东将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坚持自愿原则,根据残疾人状况和个性化需求,设计出不同方案,再由设计公司、施工单位进行实地改造。”如东县残联康复科工作人员陆海霞介绍,项目改造根据残疾人身体功能、参与能力、对无障碍的依赖程度及主观意愿等因素,切实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家庭护理难等问题,最大程度帮助残疾人群体消除居家障碍,提升生活质量。“十四五”期间,如东县已完成322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无障碍出行

让爱更无“碍”

 

“几年前,我母亲中风瘫痪,外出时需要坐轮椅,现在家附近扫码就能借轮椅,随借随还,很方便。”家住长沙镇港隆花苑小区的李先生连连夸赞。2023年以来,如东县残联先后在各镇(区、街道)建成投用16个共享辅具空间,为有短期辅具使用需求的居民提供辅具租借服务。据了解,这些共享辅具空间24小时全天开放,居民租借辅具只需手机操作,全程自助,流程清晰,方便快捷。

如东县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对残疾人辅具基本配置给予费用减免,重点实施推进“三助一给”惠民工程,即助明、助听、助行与免费给药。三年来,共为3360名残疾人提供适配辅具,包括护理床、轮椅、助行器、手杖等。为68名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配备矫形器、矫形鞋130人,让受助对象在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这项工作,计划年底前实现全县各镇(区、街道)全覆盖,并推进第一批改造升级工程。”如东县残联副理事长张可说。

 

—— 2025年3月30日刊于南通学习平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