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范堤潮
2025年04月29日

光影殿堂里的劳模工匠

阅读量:689 本文字数:2409

□ 袁金泉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有幸踏入如东县劳模工匠馆。四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射在“如东县劳模工匠馆”八个鎏金大字上。馆名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题写,遒劲的字迹仿佛诉说着这里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与辉煌成就。这座承载着如东人民光荣与梦想的精神圣殿,恰似一枚嵌入江海平原的时间胶囊,将如东劳模工匠的汗珠与荣光,凝练成新时代的光芒。

走进劳模馆,时间突然变得稠密起来,我仿佛触摸到一部鲜活的奋斗史诗,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慰问的贺词: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进入第一篇章《享誉全国》展厅,这里展示了如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的14位全国先进生产者和全国劳动模范。中天集团薛济萍、薛驰父子巨幅照片深情对望。隔着十年光阴,父子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这在全国为数不多,也是南通地区唯一的荣耀。美丽的解说员讲述着他们的奋斗史,科技革命的风潮扑面而来。中天人创造的“诚信担当、创新实干”中天精神八个大字,在射灯照耀下,熠熠生光。

触摸屏亮起的刹那,五位建国初期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从数据流中浮出。援外拖拉机手刘长庆在非洲草原上犁出一道道丰收的沟渠;银白的盐粒在产盐能手陈永贵指间簌簌坠落;缪德龙医生为一名女患者切除腹膜后的84斤巨大纤维瘤,创南通地区首例,医者仁心,大德天下的情怀令人敬佩;榨油高手陆金和,把向机械化要油的口号“磨”得喷香;扫盲土专家高镜湖,自创快速扫盲教学法,只为农民能识字。

洋口港沙盘上的标识灯在《勇立潮头》第二篇章闪烁。袁新安的一摞摞笔记本摆在玻璃柜里,封面的磨损处似乎还沾着新世纪第一缕曙光。袁新安与港口开发建设者们共同唱响了一曲“向海而行”的奋进之歌。我俯身细看,突然发现沙盘上模型LNG船正在进港,而窗外不远处的洋口港,海外的巨轮正从太平洋驶来。

橱窗内,陈列着围垦英雄施文明使用过的扁担与铁锹,手柄上缠绕的麻绳已呈棕褐色,那是血与汗反复浸润又风干的年轮。展板上的老照片里,二十八岁的他站在堤坝上指挥,海风吹乱了他的头发,18次参加围垦,他见证沧桑巨变。

上市公司劳模展厅像个微缩的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敲钟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曹彩红,将一个亏损严重的老企业发展成为国内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50强;许世俊,深耕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创造了属于“中国的传奇”。而他的儿子许成辰传承父辈的实业,却又不拘泥于传统,以科技创新为战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他们成为如东一对市级父子劳模。还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劳模。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先锋刘振声、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先锋徐康、乡镇企业改革先锋陈德明以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模周新基、全国纺织工业劳模高军、全国钢铁工业劳模刘允华等各个行业的翘楚,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在灯影下彰显出榜样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如东的活力与创新,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篇章《风华正茂》与第四篇章《中流砥柱》分别展示了新业态群体、新生代劳模和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普通劳模代表。他们是一群普通的人,工作普通,岗位普通,但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网络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群体蓬勃发展,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迅猛壮大。如东以党工共建为主线,大力开展五彩暖“新”行动,一批新业态劳动者跨入劳模行列。在邮路上的“活雷锋”符宏彬的事迹展陈前,我被他的爱心和坚持所感动。绿色邮包里面除了报纸还有给独居老人的药品与生活用品。我们很难想象,那条邮路在地图软件上只是苍白的线段,而在他脚下却是99万公里有温度的为民服务的“心电”感应图。在新生代劳模厅,我还看到了郭鹏、杨海涛、李帅、谢邦伟等80后劳模代表的风采,青春如火。

地上铺着长长的红地毯,一直延伸到一面立体的电子屏前,在这里,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可以与心中的劳模合影留念,手机扫二维码保存收藏。我走上红地毯,与江苏好人、道德模范冯克山站在了同一舞台上,感受到了他的荣耀与自豪。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互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荣光。

第五篇章《成风化人》的书香冲淡了工业气息。从姚止平校长的教案上,黄龙英民办小学的课桌里,曹玉兰、樊志瑾的教育论文专著中,闪出一道道立德树人的光芒;杏林春雨,姚炳荣、钱忠权、汪菊明等一批医疗工作者,大医精诚,医德远扬;最震撼的是中国好人沈亚秋的“孝老”音像,在特殊灯光下将好人故事传颂,震撼心灵。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主题,第六篇章《田野赞歌》,为我们展示了在乡村振兴中任劳任怨的劳模代表。“吴仁宝式”优秀村党委书记薛建明,带领双甸镇高前村走上了富裕之路;种植农场主季敦平的草莓,在五彩灯光中,鲜艳欲滴;滩涂耕耘者周士辉,创办了江苏滩涂馆,见证如东耕海图强的前世今生。

在第七篇章《匠心独运》中,各界工匠代表用双手与智慧创造的精美作品,及其展现的卓越技艺和工匠精神,令我深深折服。红木雕刻工匠刘承林的作品融古出新,生动传神,大气典雅。《守拙田园》的质朴、《蜕变》的惊艳,让非遗技艺成为解码大国工匠的“金钥匙”。 摘得中国杂技界最高金奖“金菊奖”的丁洋、珠心算教师王晓琴、风电小哥陈鹏等无不将工匠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既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

劳模馆设计者匠心独具,在重点展示72位劳模、先进工作者和工匠后,专题设计第八篇章《群星璀璨》。通过动态技术,让全县633位各级劳模的面孔在大屏上依次滚动呈现,一张张照片如星河流动,光芒四射,构建起一幅宏大的劳动者群像画卷。我忽然看见自己的影子浮现在这些星辰之间,刹那间懂得了展览设计的深意——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是下一个星座。我情不自禁地在电子留言屏上写下“劳动光荣,劳模伟大!”的感言。

离馆时回望,阳光灿烂,这座光影殿堂不仅是劳模故事的存储器,更是未来工匠的量子孵化器。江海潮声里,新时代的劳动史诗正等待更多平凡双手来续写鎏金篇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