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7月04日

县教体局: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实事

阅读量:143 本文字数:1728

□ 全媒体记者 姚陈 吴莎莎

 

近年来,县教体局深入推进“‘双聚双高’作风效能攀高年”,引导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通过创新服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家校协同,全面构建高效能教育服务体系,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服务创新破解民生难题

 

马先生的孩子今年9月份打算从外地转回如东读初一,近日,他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前往县教体局咨询相关手续办理问题。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马先生通过“苏服办”APP提交了相关的户籍、学籍等信息,回去后就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信息审核情况。“这项服务对我们常年在外工作的家长来说,还是非常便捷的,省去了我们多次来回奔波之苦。”马先生由衷称赞。

服务群众,“担当有我”,县教体局深度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次办”系统,整合公安、人社等部门数据,实现户籍审核、学籍注册等流程线上办理,家长跑动次数减少80%。“之前一年级和初一新生报名,家长要提供很多纸质材料,至少要跑三趟,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所有材料的提交,审核通过后直接去报名,只要跑一趟。”教育科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学前教育的报名纳入了系统。今年,转学的预约登记也将纳入系统,目前,全县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全部可在网上进行,家长不需要去现场,让服务更便民。

 

资源优化夯实服务根基

 

走进县友谊路小学,校园里色彩亮丽,教学楼、综合楼、报告厅、图书馆、风雨操场一应俱全。下课铃响起,上完体育课的孩子们有的在教室里纳凉,有的跑去教室旁的直饮机,接上一杯温热的水畅快地喝着。“现在我们的教室里有空调,冬暖夏凉,还有直饮机,随时都能喝到温水,再也不用从家里带水了,很方便。”来自四年级的缪蒋桐兴奋地说道。

“我们有音乐、美术、劳技、创客、科学、电脑、书法教室等31个专用教室,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装修、配备到位。”友谊路小学校长马秀梅介绍,校园里普通教室平均都有80平方米,教室里配有护目灯、纳米智慧黑板,每个学生还配有一个橱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超30亿元,完成了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空调、智慧黑板、饮水机、护眼灯全覆盖,以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建设为载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教室等建设,打造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实施精准学习分析和教学干预,为实现课堂教学结构重组提供基础条件支撑。校园安防系统更新率达100%,有效呵护了师生安全。

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我县以“党员示范引领”为核心,推行“优质校+薄弱校”联动机制,近三年,县教体局调配党员骨干教师数百人次支教、走教,分学段、区域建成1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党建与教育帮扶的深度融合,让农村学生享受城区同等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质量“同频共振”,让党旗在乡村教育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用爱育人凝聚共治合力

 

办更有温度的教育、建设更有情怀的机关。近年来,在关心关爱困难学生和教职工方面,县教体局实行党员先行,借助“冬日暖阳行动”“夏日圆梦行动”,对困境教职工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帮扶和资助。近五年来,共资助困境教职工约1500人次,困难学生约4000人次,累计资金800多万元。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约700人次,累计资金近百万元。满足了贫困家庭最热切的期盼,点亮了困难学生全面成长的希望之光,实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畅通家校互通常态化渠道,积极推动家校社联动。近年来,组建“家长学校”130个,组织党员干部、教师、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300余场。

实施“双特学生”帮扶计划,帮助特殊学生群体解决经济、学业、心理等方面困难。2024年以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近7万份,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1800人次,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县中小学均建成特色体育项目,2024年如东教体融合经验获评国家区域教育案例。县少体校获评“国家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从“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如东教体人用担当诠释初心,用服务温暖民心,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县教体局局长姜宁兵表示,未来,如东教体人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打造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如东模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