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书香如东
2025年07月04日

乡梓情浓 品韵高致

——在田汉臣主编《故土情缘》首发式上的发言选登

阅读量:281 本文字数:1931

图为《故土情缘》首发式现场。 汤桑林 摄

 

(一)

 

古人讲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田氏族训特予标榜。田汉臣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位时先后主政几个乡镇,以及县属企业、县直机关,政通人和,上下满意,此可谓“立德”、“立功”;至于“立言”,同族先贤田纪云书:“千里之行,始于故土”,有了这本《故土情缘》,汉臣也算做到了。三不朽的境界,基层几人能至?

乡梓情浓。作者深爱着生于斯、长于斯、奋发于斯的这片土地。他对生活过、工作过的乡镇满怀深情,他与民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书中无论怀念老领导、追忆围垦往事、讲说水车故事、记述农村工作的艰辛和快乐……或是回顾所来有自、家风传承、个人成长、子孙教育……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热爱,他的欢喜。作者重故土故旧之情,退休后热心编著,经常重游故地,重会故人,铁血男儿骨子里有万种柔情!

青史留痕。作者虽然够不上旁搜远绍,但他进行了大量的田野作业,探访耆宿,校核故土故事。勾稽出不少当代人或所不知、或所遗忘的史实史迹,特别是关于银杏埠子、洋岸街的追溯和描述,为如东地方文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也是一个为家乡写历史的人。他个人的经历和成就,无疑映现了这个特定时段的家乡。滴水沧海,为青史留痕,功莫大焉!

 

——黄毓任(南通大学教授,原《苏东学刊》主编、《南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执行副主编)

 

(二)

 

作为这部作品的第一读者和老友之一,对《故土情缘》首发式的成功举办,表示最热烈而诚挚的祝贺!

我与田汉臣老书记成为文友经历了一个由相识、相交到相知、相惜的过程。这一机缘出现在2013年他主编的《田长友家庭志》的编纂之际,我作为有着40多年职龄的老史志工作者,对这部新型家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因此以书为缘、因缘际会、由会成友。

自《田长友家庭志》编纂发行后,田老书记的写作梦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将写作当作一种情感释放和自我满足的方式,并以此作为一种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的途径。多年来,他连续在《三角洲》《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如东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故土寻踪”“铭记楷模”“家风传承”“墨海拾零”“自我养生”等方面的文章数十篇。

作为《故土情缘》《田长友家庭志》第一读者和作者的文友,在品读作品和与作者交往过程中,有感而发出两点感受:一是两部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纪实性、可读性、著述性,还有潜在的育人性、传承性、存史性,它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同时,从这两部作品中让我看到了田老书记是一位有信仰、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有作为、有孝心、懂感恩的人。从两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从基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主政一方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政绩,充分印证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和“厚积薄发”这一哲学道理。二是与志同道合者行,心亦向阳;与兴趣相投者伴,乐亦无穷。古人说,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与田老书记这样的人相遇有一种一见如故、无妄此生的感觉。

洋洋大观的文字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振,美轮美奂的照片给我们带来了耀眼的视觉冲击。总之,《故土情缘》是一部励志、启智、明理、笃行的好书。

 

——虞建宣(老史志工作者,如东县新四军研究会顾问)

 

(三)

 

田汉臣同志所著《故土情缘》一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文字表述情真意切。书中既有对家族、家乡历史的寻踪溯源,对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阐释传承,又有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社会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巨大成就以及先辈奋斗精神的讴歌颂扬,还有对家庭教育、人生之道和工作经验的感悟提升。所有这些,本质是一种传统故土文化的积累和阐发,是传世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于开展优良家风、革命传统和青年励志教育,进而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宣传和借鉴作用。

田书记是一位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的典型,虽年近八旬,但仍不辞辛苦,他这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种不懈追求以及对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张谷泉(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原主任)

 

(四)

 

田汉臣同志退休后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他不辞辛苦和劳累查阅资料和进行采访,把我们家乡如东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并整理编辑成书出版。《故土情缘》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战争年代情况,充分反映了我们家乡人民在抗击日寇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作出的很多牺牲,为取得革命胜利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些都是红色资源。田汉臣同志开发红色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乡人民同敌人斗争的历史情况,也为我们的后代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今天在祝贺这部教科书出版问世的同时,祝愿我们祖国、我们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许国如(人民日报机关事务局原局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