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月楼下柳入怀
——怀念我的导师陈有清先生
□ 源泉
1994年陈有清(右一)与张柔武(右二)、吴尧(左一)、刘士辉(左二)合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招录进县土管局做秘书,还是个懵懂青涩的文学青年。在一次县作协组织的活动中,结识了时任县作协副主席的陈有清先生。由此,在我文学创作之路上有了一盏明灯。先生的学识水平、谦逊的品格和儒雅的形象,深深吸引着我,也影响着我。因先生和我们局长是同学,不久就促成局长为我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连市作协张松林、林启桢等名家都应邀出席。在他引荐下,我加入南通市作协,成长为县作协理事、副秘书长、副主席,2013年又在他鼓励下出版文集,顺利加入江苏省作协。
后来我调任县政府办,公文写作挤占了创作时间,文学创作进入搁浅期。而先生虽因年事已高改任县作协文学总监,却依旧笔耕不辍: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全面开花,方志编纂与地方革命史研究成果丰硕,尤其张謇研究更是独树一帜。退休后他还与老伴创办海狸鼠养殖加工科技公司,嫌“海狸鼠”原名不雅,便赋予其雅称“海龙”。顺势创办《龙腾报》,用文化品牌为养殖户致富开路。央视农业频道多次专题报道。
进入新时代,先生创作热情丝毫未减。《早春二月的雷鸣》《方志美学散论》《苇灯》《鱼趣·千奇百怪的鱼》……每部新作问世,他总会第一时间赠我,与其说是请我写书评,不如说是督促我莫荒文学田。在先生感召下,我重拾创作之笔,写下《长河星月,在悄悄诉说》《春风放胆来梳柳》《苇灯:一支彩笔百花迷》等评论,先生逐字修改推荐发表。其中《江河湖海觅游魂》经他力荐登上2021年第四期《江苏作家》。先生还鼓励我创作小说,有多篇小小说被《小说选刊》选用,报告文学《大医精诚——徐克成》《金牛奋蹄南黄海》《月光白鸽丁洋》也相继出版。
岁月不饶人,先生的身体每况日下,创作《早春二月的雷鸣》时曾昏倒路边,幸抢救及时。他家与我家仅百米之遥,晚饭后常能看到他与老伴蒋秀英在路灯下散步。相遇时,我们总是寒暄几句,先生那藏在眼镜后的微笑与老两口相携的恩爱身影,都是我心中温暖的慰籍。新冠疫情三年,先生多次住院,不能探视,我微信转慰问金他坚决不收,回诗一首:
冠魔乱舞百业凋,薪金未减反增高。
夜半机响钱到账,揽尽星斗欲狂嚎!
检查CT后还作诗调侃:
浑浑噩噩上九霄,遭却天神砍千刀。
幸遇航姐王亚平,遣我东州守渔樵。
出院时,也不忘感谢主治医生外科主任石磊及其团队:
东皋颂井香,西瀛夸橘美。
石磊大名扬,杏林一北斗。
晚年的先生迷上书法,不便外出便上网课,自嘲小诗颇有情趣:
夏日遇事莫要慌,临碑写帖两三张;
旁人不捧自己笑,水墨消暑心自凉。
2021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张謇纪念馆并高度评价其实业救国精神的新闻后,先生异常振奋。三十年前,他编创的五集电视剧《子规啼血》就曾在中央台及欧美、东南亚12国播出。那天清晨他便发微信给我,希望我所在的融媒体中心重播该剧,并推荐我加入张謇研究会,鼓励我对张謇有更深一步的研究,赋诗共勉:
啬翁大旗还在飘,汇集各路老英豪。
更有新人胜似虎,同将东州摇一摇。
同年12月7日,张謇103岁的孙女张柔武莅临大豫镇,参加先生与刘士辉组织的张謇铜像揭幕27周年纪念活动,先生嘱我同行。在现场,张柔武一眼就认出先生:“我记得你,你是搞文学的陈有清,27年前我们在此合影,还有搞音乐的吴尧!”那天,柔武老人还欣然为我在先生所著的《早春二月的雷鸣》一书扉页题词:“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这句题词恰是先生一生的写照。从基层教师、文化站长到县文化馆副馆长;从借调省民间文学研究会编辑《乡土报》到回如东编史修志,无论年轻时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还是耄耋之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先生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直至2024年8月4日那个悲痛的午后,先生如倦鸟归林般溘然长逝,留下最后一页未完成的人生诗篇。
先生书房“双月楼”得名于窗前掘苴河的景致——皓月当空时,天上月与水中月交相辉映,虚实相生,有“一楼收双月,万卷照孤心”之意,以月色喻求知之路的澄明与坚守。这间陋室见证了无数佳作诞生:“文革”后江苏首部报告文学集《东风满帆》、第一部长篇小说《映天红》,均由他担纲主笔;诗集《双月楼诗词选集》、散文集《苇灯》《鱼趣》等著作等身;编史修志方面有《县志编修探微》《方志美学散论》等专著;电视剧本除《子规啼血》外,还有《爱的星座》《人间自有真情在》《钱桥一日》等6部。
2023年中秋,由先生作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的著名作曲家吴尧作曲,两位老艺术家联袂创作了一首歌颂中秋月圆的歌曲《月亮月亮我的心》,在我协助下,由县广播电台以及新媒体平台播出,广为传唱:“忆当年,携手处,双影斜映紫云峰。情切切,意匆匆,数度冰轮照飞鸿……”
2024年3月25日出院那天,先生归心似箭,心中牵挂的还是他的“双月楼”,写下《出院归家》:
亷纤遮望眼,驱车返乡关。
双月楼下柳,频招我入怀。
月亮代表我的心。此刻仰望夜空,那皎洁月光里,定有先生双月楼前的身影——那株垂柳依旧,正以春风般的温柔,轻抚着每一个被他照亮过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