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国学
2025年08月14日

“三心二意”间的诗意栖居

阅读量:254 本文字数:1262

□ 一丁

 

如东的梅雨,是南黄海馈赠的湿漉漉的情书。云层低垂在海平线上,像被海风揉皱的棉絮,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漫过滩涂。潮水涌上了防波堤,将潮湿的季风送进街巷,青石板缝隙里的苔藓愈发浓绿,仿佛连时光都被泡得发胀。这场自南黄海远道而来的雨,一下就是月余,在阴沉与湿润中,悄然勾勒出人生中的“三心二意”哲学。

街道在雨幕里氤氲成水墨,行人撑着伞匆匆而过,伞面滴落的水珠与海雾交织。店铺屋檐下,雨水串成晶莹的珠帘,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青石板,和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潮声,谱成一曲潮湿的乐章。这样的日子里,衣物总带着潮润的气息,鞋子踩过积水,“啪嗒啪嗒”的声响里,失意像涨潮的海水漫上心头。原本计划的出行被打乱,晾晒的衣物总也干不了,烦躁的情绪如同墙角滋生的霉菌,悄无声息地蔓延。

然而,当我们以阳光的心拨开雨雾,便能窥见被潮湿包裹的诗意。清晨推开窗,南黄海的雾气翻涌着漫进屋子,远处的海堤、渔船在氤氲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与海风送来的咸涩气息缠绵。漫步在这城市的小巷,古老的砖墙被雨水浸润得发亮,墙缝里的青苔在雨水中舒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偶尔遇见背着贝壳的孩童,在积水洼里蹦跳,溅起的水花映着他们纯真的笑脸,这便是平凡日子里最动人的诗意。

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的经历也印证着这份“二意”。李白仕途失意,被“赐金放还”,却在漫游山河中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篇;苏轼屡遭贬谪,在黄州的风雨中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们在失意中坚守诗意,用阳光的心拥抱生活,在困境中寻得心灵的栖息之所。如东的梅雨季,恰似人生困境的缩影,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保持阳光的心,在失意中发现诗意。

想要在梅雨季的失意与诗意间找到平衡,还需一颗安静的心。听,南黄海的风裹着雨声,掠过渔家的窗棂,摇响屋檐下的贝壳风铃。此时若能放下浮躁,沏一壶如东特产的狼山秋茶,在氤氲茶香中静听雨打芭蕉,便会发现,雨声并非恼人的喧嚣,而是大自然最舒缓的摇篮曲。窗外,潮水起起落落,渔船在雨中归航,渔民们的吆喝声穿透雨幕,这平凡的生活图景,在安静的心境下,都成了值得品味的诗意。

自然的心,则让我们学会与梅雨共处。看那滩涂上的芦苇,在风雨中弯腰却不折断,随海风摇曳生姿;南黄海的浪花,一次次撞击着海岸,又一次次退回,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它们顺应自然,在风雨中展现生命的韧性。我们亦当如此,不抱怨梅雨季的潮湿,不抗拒生活的不如意,以自然的心态接纳一切。在潮湿的空气里晾晒心情,在连绵的雨中播种希望,让生命在顺应中成长,在接纳中绽放。

梅雨季的如东,潮湿的不仅是空气,更是人们的心境。但只要我们怀揣阳光的心,以乐观驱散阴霾;保持安静的心,在喧嚣中寻得宁静;秉持自然的心,与万物和谐共处,便能在失意与诗意的天平上找到平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事,诗意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等待着被发现、被拥抱。就像如东的梅雨,虽带来诸多不便,却也孕育出独特的美,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在平凡中诗意栖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