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5年09月16日

在“躺着午睡”中提升教育的温度

阅读量:124 本文字数:1397

□ 政青

 

开学伊始,一则“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国标出台”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榜,引发群众热议。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从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全流程等方面作出规定,让午休课桌椅更舒适、安全、耐用。

在笔者的记忆中,校园时代的教室午休,要么是“枕着胳膊趴睡”的将就,要么是“几张课桌拼床”的妥协,一觉醒来,往往伴随着手臂发麻、颈椎酸痛、肚子胀气……有时实在难受,宁可选择不睡午觉。此次午休课桌椅“国标”的出台,则为解决“午休困境”按下了标准化快进键,意味着未来中小学生有望彻底告别午休趴睡。简单的操作就能让原本中规中矩的课桌椅变成了能够躺平小憩的“午睡神器”,让“教室”变“寝室”成为现实。

课桌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伴侣”,它直接影响着身体发育、学习效率甚至情绪状态。孩子由趴着睡改为躺着睡,睡眠姿势的小小变化,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当然,新国标出台只是第一步。它像是一份设计精良的“图纸”,但要真正把图纸盖成“房子”,需要的是投入的保障、合理的规划、严格的管理和多部门的协同。因此,我们既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更要在教室里见真章。一把舒适的椅子,一张实用的课桌,是校园温暖的细节,也是教育温度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这项国家标准的出台,折射出公共政策制定正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从粗放走向精细。标准要求越精准,越有助于落地。午休课桌椅国标用“毫米级”规范筑牢健康底线,让“落实”有了明确标尺。新出台的国标从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出发,把“舒适”与“安全”量化到每一个参数里,让学生彻底告别“蜷缩入睡”的局促感。不仅如此,材料安全、结构强度、耐用性能等指标亦被一一纳入。从塑料件的抗冲击测试到漆膜的耐脏擦拭,从椅子承重5kg的挂钩到2万次不变形的搁腿部件,这些“细到骨子里”的规范,不仅堵住了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的漏洞,更让学校采购、日常使用有了清晰依据,避免了“标准模糊导致落实走样”的尴尬。

让孩子“躺着午睡”的政策之所以广受赞誉,因为它回应的是家长长期担忧的孩子在校午休问题,关注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感。这类“微标准”的制定,往往比宏大的口号更能体现教育的文明程度与管理水平。从本质上讲,这还是教育管理如何跟上时代变化、如何更加精细化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学校在教授学生新知外,还要升级自身的教育理念,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除了午休课桌椅的迭代更新,教室里的课桌椅间隙能否更充裕些?几十人的超大规模宿舍能否绝迹?必要的课间休息、锻炼时间能否得到保证?体育课能不能不再被侵占?如今孩子们发育早发育快,如何提高学校食堂配餐水平?诸如这些问题,轻重缓急和关注度各有不同,却大都和“学生如何舒适午休”一样,不仅关乎学生身心健康,也关乎能否摆正教育的姿态。尊重孩子们的视角,从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出发,立足自身实际,多出实招新招,才能将这些学生关心、家长操心、社会挂心的关键小事办好,减少孩子们“成长的烦恼”。

一张课桌,关乎一代人的体态健康;一项标准,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视。当教育关怀落地为具体的技术参数,当国家标准充满温暖的细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能躺睡的椅子,更是一个愿意俯身倾听儿童需求的社会。期待这类“小而实”的标准越来越多,让政策善意真正成为老百姓日常中的舒适与安心。

(摘自《南通日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