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南黄海
2025年09月18日

烽火岁月里诞生的掘港寒星社(四)

阅读量:58 本文字数:2710

□ 吴剑坤

 

(接上期)

 

2017年,袁礼周教授(左二)及夫人邱晓红女士将多年收藏的环颈雉、披毛犀骨骼化石等41件标本全部无偿捐赠予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博物馆

 

开始从掘港出发时只有八个人,后来人越走越多,各地动员去东北的青年汇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以每天60里的速度向北进发。开发解放区、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激动着每一个青车的心。

就在管惟炎等离开家几个月后,1947年元旦,国民党军占据了掘港,刚刚建立起的人员政权受到了特务分子的颠覆,坚持地下斗争的何德隆、郭保和相继被捕。何德隆于1947年2月9日被国民党如皋县第八区区长蒋褀汉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郭保和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后,绑在庭柱上,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于1947年8月30日牺牲在狱中,年仅24岁。由于他们是那样年轻,现存的资料对他们的记载几乎只有淡淡的几笔,然而如东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六、寒星社部分成员简介

 

左为管惟炎

 

管惟炎(1928-2003),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在我国最先提出开展高温超导研究,为我国超导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新四军东进掘港,管惟炎写了一篇作文,题为《旅客》,描写一个人离家抗日,奔波在外,思念家乡,为了抗日又不能不抑制羁旅之情。老师看后,颇受感动,把这篇作文推荐给当地报纸《蠙山日报》发表。好心的亲友向其父管德仪建议:“你家大儿子这么有才气,应当转到南通中学深造。”当时,管惟炎14岁,在掘港中学读初二。管德仪听取亲友的建议,亲自送长子管惟炎到南通城,参加苏北公立南通中学的插班考试。这年,管惟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插入南通中学的初三年级学习。15岁的管惟炎,在日军侵占的南通城里,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由钱健吾出面组织的青年剧艺社。青年剧艺社排演的第一出戏是《夜店》,管惟炎在剧中担任一个群众角色。戏还没有公演,便引起反动当局的恐慌和注意,管惟炎的父亲被迫立即把他转回掘港中学。所以,多年后管惟炎的履历表上填写的“南通中学初中肄业”,就是指他在通中初中阶段只读了初三上半学期。

1945年管惟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苏皖一分区掘港青年联合会主席、黄海剧团团长和如东中学学生会主席等职。管惟炎的名气越来越大。滞留在掘港镇行将灭亡的日伪当局决定暗中除掉管惟炎。地下党得知了这个信息,立即帮助他转学,进入省立南通中学。于是,1945年1月,管惟炎又进入南通中学,这时是高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南通中学高中毕业后,管惟炎回到掘港。

 

寒星社成员朱炎(左)和管惟滨(右)

 

管惟滨(1930—),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1月17日,在苏联留学时,于莫斯科大学亲聆毛主席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教诲。

朱炎,又名朱则徐,离休前曾任河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与家乡的叶明等常有联系。

袁礼周(1928—2024),掘郊人。抗战前,随祖父在南通市上小学,1938年,回到掘港小学上学。1942年,考入掘港中学,曾经因为闹学潮被掘港中学开除。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至1947年11月在掘港中学教导处工作;根据组织要求,1947年11月赴东北,一直在辽、吉地区工作。1949年9月到哈工大学习。由于工作需要,1950年初,袁礼周服从党组织的调遣,到校团委工作。在校第一次团代会上,管惟炎当选为团委书记,袁礼周当选为副书记。1950年秋,因管惟炎调离工作,袁礼周接任书记。离休前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冯刚,掘港人。根据组织要求,1947年11月赴东北,离休前曾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其父冯森(1898-1964),字锦柏,后改为今白。早年就读于上海的政治大学,是政治大学创始人张君劢的得意门生,1927年,政治大学被国民党封禁,冯森遂考入设在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东吴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在苏州),1932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后成为民社党主席张君劢的秘书,任民社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追随张君劢几十年。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成立大会,中国代表团共有10人,团长为宋子文,其中有共产党代表董必武、民社党代表张君劢等。冯森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顾问之一与会。张君劢任联合国宪章的常务委员,替中国代表团提出一项备忘录,建议成立国际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为他国代表所接受,这就有后来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成立,冯森从中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后来冯今白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联合国第二、第三届大会。

1947年3月冯今白被增补为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吴华世。其父吴文奎(1903—?),字舒国,1918年读南通七中四年级时,作为学生代表赴南京参加江苏省立学校第四次运动会,880码赛跑中获得丙组第一名,被学校特免学费一年。东南大学教育科学士;1922年与吴亚鲁等创建如皋平民社,任理事。1926年起,先后任国民党如皋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县政府民政科代科长、如皋中学英文教员,如皋教育局长,中华平民促进会干事;1926年,王盈朝经其介绍到下漫灶一带任教,从事地下工作。吴华世离休前曾任南通教育学院副院长。

杨明(1927.11—2009.10),原名周树林,其父在掘港行医。1949年8月参加工作, 1987年12月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待遇。1949年8月至1951年1月,华东军政大学学员;1951年1月至1951年8月,锦州空军第三航校机械营10连学员;1951年8月至1952年,锦州空军第三航校训练部航空材料组见习助教、助教;1952年12月至1956年5月,任太原空军第十航校训练部助教;1956年5月至1960年2月,任成都空军第十三航校训练部教员、防化组长;1960年2月至1969年10月,任吉林空军第十七航校训练部教员、防化组长。在部队立三等功二次,嘉奖二次,获教学积极分子一次,教学工作标兵一次。上尉军衔。1969年10月转业至如东县物资局工作,1980年9月至1987年12月任县沼气办公室副主任,获地区沼气先进工作者一次,县政府记功一次。

张念慈(1929—),新疆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系教授。1929年4月生于江苏省南通市,读初一时因日本侵占而辍学。后在一位教师家中补习课程时认识了冯刚同学(中共地下党员),开始接受党的启蒙教育,逐渐投入地下党外围组织“读书会”和“寒星社”的一系列活动。 1944年2月,经冯刚介绍,参加掘港地下抗日工作队,参与组建民主青年联合会、民主妇女联合会及“黄海剧团”等工作,并以青、妇联代表身份由掘港区民主政府聘为政治协商委员。1945年10月进入如东中学读高二时,她被批准加入“中华民族青年解放先锋队”。1947年2月国民党军占领掘港后,张念慈改名张荫晖进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高二读书,并多次参加学生运动。1949年2月14日,南通市解放后的第三天,张念慈找到了组织,正式入伍。她作为军管会工作人员参加接管南通市民众教育馆的工作,同年4月调中共南通市委党群工作队。

戴相甫,离休前曾任上海市科协办公室主任。1946年掘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成立掘港派出所,由戴相甫任所长。

苏醒,建国后任南通巿饮服公司科长,正处级离休干部。1946年如东土改、惩奸运动开始后曾任掘港黄海剧团团长。

刘浪(子平),在南通工作期间,利用假日回掘港为黄海剧团排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