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家庭养老遇难题 多部门联动老人终得赡养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吴文军) “没有想到,只用3个月,你们就帮我们解决了4年来没能解决的问题,我的老伴今后不用再为养老发愁了。“近日,城中街道六总村村民王爱梅,将一面锦旗送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感谢进驻该中心的司法、民政等部门,帮助她家化解了赡养纠纷,保障了她年过七旬丈夫的合法权益。其丈夫周金华诉子的赡养费纠纷案,也成为该中心挂牌后,通过多部门联动帮扶困境老人并成功诉讼的首例案件。
王爱梅与丈夫周金华是重组家庭。25年前,双方在各自离异后登记结婚。王爱梅携15岁的女儿王某将户口迁入周家,与周金华共同抚养双方子女。4年前,周金华被评定为失能老人,同时领取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前年,王爱梅被诊断患宫颈癌,需常住医院治疗。这几年来,王爱梅的女儿一直履行赡养义务,然而,继子小周却以政府发放各项补助,以及家庭土地流转费收入,足够父亲养老为由,既不补贴费用,也不与两位老人联系。为此,今年6月,王爱梅携带相关证据材料,来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寻求协调解决继子小周拒不养老的难题。
考虑到两位老人重病重残的客观事实,中心负责人陈艳飞当即将相关材料推送给常驻中心的民政、人社、农业、卫健、医保五个部门窗口人员,核查他们在残疾人福利、养老金、土地承包收益、计生奖扶及长护险等方面的政策待遇落实情况。当天,各部门即反馈王爱梅求助时陈述事实与核查信息一致,目前收入不足以支付两人正常的生活、护理、医疗费用支出,两位老人生活确实已陷入困境。
中心副主任陆亚云带领调解科工作人员,先后3次前往周家实地核实情况,通过电话与周金华儿子小周反复沟通,要求他返回老家与两位老人签订调解协议。“然而,小周却坚持让父亲与继母离婚并随其去外地生活,这一方案却遭到周金华本人的明确反对。在多次调解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我们想到通过法律援助,来帮助老人解决困难。”陆亚云说。
县法援中心在接到任务后,指派律师前往周金华居住地和村委会进行调查取证,并办理了特别委托授权代理手续。法院立案庭针对周金华失能,到被告小周户籍地诉讼不便的难题,给出了将王爱梅女儿王某一并列为追讨赡养费纠纷的被告,这样可以按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则在如东立案的建议。窗口人员搜集类似案例,消除了王爱梅对女儿应诉产生负面影响的思想顾虑。县民政局指导王爱梅向属地街道提交临时救助申请,9月5日,王爱梅收到1600元的临时救助金。县医保局协助其为老伴申请了长期照护保险上门服务,承保机构县申丞护理院接到派单任务后,开始每周两次派员登门,为周金华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9月28日,县人民法院对两位老人提起的赡养费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被告小周自今年7月1日起,每月给付原告周金华护理费、生活费合计1500元,并承担周金华的医疗费用,于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前各履行一次。要求被告王某自今年6月1日起,每月给付王爱梅生活费1000元,并承担王爱梅的医疗费用,于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前各履行一次。
县民政局公职律师王健介绍,法院判决之后,他们将跟踪周金华儿子履责情况,根据民政相关政策,保障好周金华夫妻的养老问题。据了解,周金华诉讼儿子的赡养费纠纷案,是县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后,多部门联手帮扶困境老人首例成功诉讼的法援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