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10月23日

“赛事三问”系列述评②

当下之问:赛事带来了什么?

阅读量:223 本文字数:1354

□ 陆 昊

 

风筝的空灵飘逸,龙舟的劈波斩浪,半程马拉松的激情奔跑——秋日的黄海之滨,三场风格迥异的赛事相继绽放。短短三日,如东这座滨海城市以赛为媒,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吸引游客11.2万人次,引流18.36万人次,带动住宿消费约3200万元,餐饮消费约2200万元,其他商业消费约1300万元。

数据背后,一场赛事为城市带来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气质彰显:体旅融合的“化学反应”

 

半程马拉松赛道巧妙串联最美海岸线、风车阵、温泉度假区,跑者在21公里的征程中,完成了一场对如东自然与人文的深度体验。来自扬州的马拉松冠军赞叹:“赛道平整度很好,有助于我发挥全部实力!”而苏州跑友则对如东沿海的风景和独特的赛道设计赞不绝口。

赛事经济的价值,其实突破了传统消费数据的局限。如东的实践表明,体育赛事正在成为重构传统旅游格局的重要催化剂。在这里,体育不再是孤立的竞技,而是与地方特质水乳交融的媒介。

这种“体育+旅游”的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赛事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立体窗口。参赛者带走的除了成绩,还有对城市气质的整体把握——从自然禀赋到人文底蕴,从服务水准到精神面貌。这种全方位的具身体验,其传播力与说服力,较传统的宣传推介更胜一筹。

 

价值重塑:城市资源的创新整合

 

赛事背后,也有如东对自身资源禀赋的重新发现。

86公里海岸线从地理标识转变为马拉松的壮美背景,适宜的海风从气候特征升华为风筝运动的理想条件,蒹葭湖的广阔水面从自然景观蜕变为龙舟竞渡的动态舞台。从静态展示资源到动态创造体验,从依赖先天禀赋到打造后天优势——这种转变,标志着地方发展理念的某种跃升。

另具启示意义的是,如东通过赛事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风筝比赛中,蓝印花布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展现了非遗在当代的生命力。面对传承困境,如东的风筝制作者既坚守全手工制作的传统精髓,又大胆引入碳纤维、AI设计、3D打印等现代技术,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升维到人文精神层面来看,这种坚守与创新并重的态度,赋予城市一种深沉的定力,也激发出一种蓬勃的活力,让城市在赓续传统时敞开面向未来的胸襟,找到一种让地方魅力生生不息、更为成熟的融合发展之道。

 

精神凝聚:城市认同的集体建构

 

赛事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其对城市精神的内在塑造。

赛事成为凝聚如东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精神纽带。“家门口的马拉松,必须冲!”本地跑者朴素的话语中,涌动着对家乡的认同与自豪。这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与家园意识,是城市发展宝贵的内生力量。

风雨中龙舟选手的坚定信念,既是体育精神的彰显,也是城市品格的缩影。当近千名志愿者、百余名医疗人员、五百多名安保人员精密配合,当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参赛者的尊重与关怀,如东在高效的赛事组织能力之外,展现出一种开放、专业、务实的现代城市气质。

三场赛事折射出如东的多维成长。它们撬动的不仅是短期消费,也是城市能级的系统性提升;激发的不仅是运动热情,也是全民参与的社会认同;检验的不仅是组织能力,也是“向海发展”的集体意志。

黄海潮涌与奔跑的脚步同频,这里实现着赛事与城市的相互成就。这种成就,既是“体育+”模式下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更是城市发展哲学的智慧升华。

赛事终将落幕,但它所激发的城市活力、塑造的文化自信、凝聚的发展共识,将如涓涓细流,长久润泽这座滨海城市。赛事带来的价值发现与精神升华,正成为又一股推动如东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